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2023全国两会 > 代表话文旅
代表话文旅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国瓷陶艺书画院院长王一君:
保护传统村落,赋能“和美乡村”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08 17:3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张静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3-03-08
  传统村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根基。在当前“和美乡村”建设中,多地加强对传统古村落合理保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释放非遗、民俗等业态活力,让古村落“活”起来,让历史文化“传”下去。但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也存在因大拆大建、无序开发等而破坏传统村落原生结构、文化肌理的现象,甚至片面追求商业效益或潮流趋势,对“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理念带来冲击。
  要制定相应政策和实施细则,建立更加具体化的省、市一级政策法规,既要涵盖传统村落整体风貌、格局形态等物质领域,也应包括传统习俗、传统技艺等非物质层面。同时,哪些古树、古井、古道等亟须保护、如何保护,都应明确责任主体,完善管理机制,做到有规可依。
  要加大各级财政支持力度。在传统村落里,建筑是形体,文化是核心。建筑的维护、修缮和文化习俗的挖掘、整理、传承都需要长期投入。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为例,如上端士村、梦泉村等一些国家级传统村落,由于后备经费支持不足,村庄特色民俗的延续性得不到充分保障,部分受损建筑、道路等难以妥善修复。针对类似情况,相关主管部门应给予专项扶持,避免因资金不足造成不可逆性损害。
  对于项目开发要严把审核关。要像保护文物古迹一样保护传统村落,尤其是在单体建筑之外的整体性开发,很难划定“硬杠杠”,更需要政府协同专业部门,从设计初始环节起,就严格监督、审核,避免因把关不严而破坏乡村文化肌理。同时,要合理焕活乡村业态。围绕传统村落活化利用,鼓励青年人才返乡创业,使其成为新业态的经营者、受益者,通过实施农、文、旅、体等跨界融合、深融合,营造乡村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带来群众生活的安居乐业与和美和谐。(王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