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2023全国两会 > 委员谈文旅
委员谈文旅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发布时间:2023-03-05 10: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张静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3-03-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重视发展民族化的艺术内容和形式,继承发扬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传统,拓展风格流派、形式样式,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也是文艺创作的根基和宝藏。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用文艺这一最具表现力的方式,把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精神标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挖掘好、表现好、展示好,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丰厚滋养,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提供重要载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总监沈晨说,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要注重在挖掘上下功夫,从浩荡历史长河中、从中华文明史诗中,深入挖掘那些能够触动灵魂、温润心灵、振奋精神的文艺素材,转化到舞台艺术中。
  2021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以北宋青绿山水代表画作《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背景,推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诗意流淌的审美感知,让该剧迅速成为现象级“爆款”,不仅获得了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等殊荣,在疫情期间创造了巡演200余场的奇迹,更带动了“青绿”相关的周边、旅游以及文创产品的发展。“《只此青绿》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未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引,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馈人民。”沈晨说。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以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离奇的戏剧情节,表现出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上海昆剧团建团40多年以来,对《牡丹亭》的修改提高与演绎曾有十余次之多,使得该剧在国内外戏剧舞台上享有盛誉。然而,由于《牡丹亭》体量巨大,博大精深,唱做繁难,再加上包括当下观众的审美范式等多种因素,这部作品一直没有全本演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海昆剧团探本溯源,钩沉史料,沉心细磨,创排全本55出昆剧《牡丹亭》,通过上、中、下连续三台大戏的体量,深入挖掘经典作品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以今人视角,讲古典精粹,力求打造出一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昆曲艺术佳作。”据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介绍,2022年11月,历经数年的精心策划和潜心创排,凝聚着昆曲人无数心血的全本55出昆剧《牡丹亭》于上海大剧院首演,并迅速成为热点话题。今年3月2日,全本《牡丹亭》开启全国巡演,并将于3月8日至10日,作为“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示范演出亮相北京。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戏曲的传承发展只有在中华文明中寻找源头活水,守根护脉,方能以古鉴今,才能在舞台上把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薪火相传,才能守正创新地用戏曲语汇构建起中国叙事、中国表达、中国价值,让世界看得到、看得懂,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对进一步厚植文化自信,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这正是戏曲人的时代使命,也是其发展新机遇。”谷好好说。(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