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2023全国两会 > 委员谈文旅
委员谈文旅
明确方向 完善政策体系
——让人民享有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发布时间:2023-03-09 17:55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张静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3-03-09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享有更加丰富、更高品位精神文化生活的期盼越来越强烈,解决“好不好、精不精”问题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公共文化建设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提供更多人民喜闻乐见、能够润泽心灵的优秀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增强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出台一系列法律政策,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措施以及法律责任做了详细规定,以法律制度形式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各地要贯彻落实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更适于本地区的涉及公共文化服务的管理条例,更好满足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要,激发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力量。”在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宋秋看来,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需重点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政府主导与社会化参与的关系,政府要逐年增加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和投入,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立高水平的公共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制定和落实相关激励措施;二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和差异性的关系,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异、群体差异仍然存在,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增加对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增强对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等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宋秋介绍,四川提出了在“十四五”时期基本实现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近年来探索出天府乡村大舞台、文旅E管家及成都街头艺人文化志愿者服务等经验,打造了“百千万”公共文化活动品牌,极大丰富了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今年,四川还将做好“四季村晚”,持续开展百舟竞渡迎端午、千龙千狮闹新春、万人赏月诵中秋等品牌活动,让城市和乡村热闹起来,提升老百姓的文化获得感。(王彬 王伟杰 彭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