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 观点热评
观点热评
石建平:着眼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 实现福建文化发展改革新作为
发布时间:2017-11-24 14:0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7-11-24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在文化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和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必须通过改革创新解决现实问题,丰富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美好文化生活新期待。 

  要适应新时代社会对价值观提升的新期待,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文化建设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发展改革,引领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牢牢把握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导向;要适应新时代消费对优质文化产品的新期待,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改革,大力引导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艺术创作生产,打造更多优质文艺作品、文博展览展示、传统工艺产品等文化品牌,发挥其教育、娱乐、审美功能和道德导向作用;要适应新时代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对接文化需求,补齐短板,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使“送文化”和“要文化”匹配起来,开展接地气、有人气的公共文化活动,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活力。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要求,进一步转变文化管理职能,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依法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探索事业单位市场机制办法,实施图书馆、博物馆等理事会制度,整合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探索“央地合作”文化建设新机制,深化福建省属院团等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大剧院、中国戏曲学院等的战略合作。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引导的格局。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拓展文化活动实效。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要求,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和科学化布局,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建设地方戏台、文化小公园、非遗传承场所、乡愁民俗村史陈列馆等特色文化设施,组织特色文化活动,实现供需有效对接,提高文化惠民工程实效。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到2020年全省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实现综合服务功能。推进“中国(福建)公共数字文化大数据中心”项目进驻,打造一批福建特色城市文化公园。 

  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打造文化发展品牌。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求,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大节点,突出现实题材创作,实施福建山海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计划、地方戏曲精品工程、福建山海文化名家培育工程,建立“策划一批、创排一批、打磨一批、推演一批”精品机制,推出一批精品力作。重点抓好优秀传统文化舞台剧精品创排,加快创作生产反映海峡题材的舞剧《望海》、反映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民族歌剧《松毛岭之恋》《与妻书》和讴歌典型人物的越剧《林巧稚》等一批艺术精品,打造福建优秀民间音乐精品,争创“全国地方戏传承发展示范基地”。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夯实文化传播载体。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鼓浪屿成功申遗的重要指示精神,从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三个层面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提升红色文化、朱子文化、妈祖文化、闽南文化、闽台文化、客家文化、海丝文化、林则徐精神等福建特色优秀文化内涵。重点抓好历史文化街区、古村落古镇保护建设,推进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提升朱子文化、妈祖文化、畲族文化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和示范点建设水平。推进古泉州(刺桐)史迹、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和申遗,尽快出台《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做好7项“世界级”、130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等保护传承工作。 

  创新生产经营机制,提升文化产业水平。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部署,扎实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建立文化产业新机制、形成文创开发新模式、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拓展文化消费新渠道入手,推动旅游演艺、文化娱乐、动漫游戏、艺术品、非遗工艺美术、文创等相关产业发展。推进福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打造首批10个福建特色文化文物示范村镇,力争到2020年培育100个传统村落保护样板村。打造文创开发新模式,建立“海峡两岸文创产品市集”,利用VR、AR、3D裸眼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研发VR电影情景演艺模式。创新文化消费模式,推广文化消费体验卡,创办文创项目、企业、设计单位成果对接交易会,建立艺术品管理新模式,打造剧场联盟运营新机制,推动福州等城市开展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要求,紧贴“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重点打造走出去品牌,继续推动大型舞剧《丝海梦寻》、“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图片展”等福建文化精品赴海外展演展示,深化福建文化宝岛行项目体系,推进福建文化海外驿站建设,加强两岸书院等特色文化交流,讲好福建故事,传播福建文化,打响福建文化品牌,提升福建文化软实力。推进落实福建自贸区文化市场开放政策,加快自贸区文化保税基地建设。 

    (作者系福建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