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2020全国两会 > 代表委员话文旅
代表委员话文旅
全国政协委员龙倩:持续提供高品质文化产品
发布时间:2020-05-26 12:05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杨倩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0-05-26

  今年已是龙倩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第8个年头,履职以来,她共递交提案近20件。作为一名戏剧人,广西戏剧院院长龙倩这些年来见证了广西戏剧尤其是地方戏剧的兴衰荣辱,因此,她的提案关注最多的也是戏剧艺术的发展。

  相比京剧得到的保护和发展,很多地方戏种的传承面临着更尴尬和凄凉的局面。“地方戏局限大。”龙倩说,广西有29个剧种,1015个剧团,但大量剧种留守基层,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时代,语言、文化和风俗等同质化,使得具有本土特色的剧种特点弱化,不利于戏曲多样化发展。

  每次下基层调研,看到县里地方戏曲人才凋零、传承难继的境况,龙倩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有句行话叫‘锣鼓一响,黄金万两’,但有的地方连演出一台戏的乐器都凑不齐。”体制改革后,很多地方的戏剧团并入了文化馆或非遗保护中心,虽然保护工作也在做,但没有了专业训练,后续人才培养跟不上,人员配备也不齐。

  除了京剧团,广西戏剧院的其他3个剧团演的都是地方戏种。这些年来,龙倩为培养年轻地方戏演员煞费苦心。每年每个剧团选3个演员跟着老师学戏,给每个老师定任务。龙倩说,通过手把手教、面对面传的“名师带徒”模式,带出了一批基本功扎实、能吃苦的青年演员。

  “排大戏”是更能锻炼演员的方法。这些年,广西戏剧院每个剧团每年至少出一台大戏,新作频出的同时,也锻炼了演员。壮剧团的“一姐”哈丹便是一年一个戏“喂”出来的。想当年,哈丹还是一个一出大戏都没演过的青涩演员。8年过去,哈丹从《挑山女人》《我家住在铜鼓岭》演到《牵云崖》,最后一举夺得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殊荣。她直言,没有广西戏剧院的栽培,就没有今天的她。

  俗话说“出戏出人,出人出戏”。当年只能演5台戏的广西戏剧院如今怀揣30多台剧目,每个剧团都能找出三四个扛大旗、担重任的主要演员。从一个演员都拿不出手,到敢与全国优秀剧团媲美,龙倩深深感受到青年戏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017年的全国两会期间,龙倩提出了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戏曲人才培养的建议;2019年又提出“坚守优秀传统文化阵地,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和“加大西部地区非遗文化保护的支持”。在这些提案中龙倩都强调了对地方戏曲的保护传承和戏曲人才的支持培养。她说,作为戏剧人,最知道戏剧人的幸和苦、下面的演员需要什么。既然当选了全国政协委员,她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幸运的是,这些年来,国家对戏曲发展越来越重视。比如,国家提出“一团一场”建设,给予地方院团赖以生存的阵地;每年各级财政以政府购买的形式为戏剧院团提供到基层演出的机会……这些都给戏曲演员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谈及今年两会的提案,龙倩表示,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她更关注脱贫以后农村基层群众在文化精神层面的提升。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前,广西基层文化生活的贫瘠让龙倩深有感触,迷信落后、赌博、打架斗殴的情况经常发生。“脱贫后,大家吃饱穿暖了,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更加迫切。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向群众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内容,占领基层,那么就给了腐朽文化、落后文化可乘之机。”龙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