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2022年全国两会文化和旅游部专题 > 委员谈文旅
委员谈文旅
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跑遍大半个中国 一直在路上
发布时间:2022-03-08 09: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李晓霞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2-03-08

 

 

  在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贺云翱看来,国家文化公园的概念以及实践都是由中国创造出来的,可以说是文化建设方面的自主创新。“我之前查过一些资料,其他国家没有国家文化公园这样的说法。这样一个创新型的文化建设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就。”贺云翱说。

  “2017年国家文化公园概念提出以后,一直到2019年,实际上都没有建设行动。而在之后短短几年里,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大国家文化公园都迅速启动建设,并整体有序推进着。特别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绩尤为显著。”贺云翱表示,整个大运河沿线的文物保护、非遗的保护和利用,乃至包括世界遗产在内的相关资源,在保护程度上都比过去有了很大提升。

  多年来,贺云翱一直在各地跟踪调研。2021年,他和团队在江苏省内开展了多个大运河考古项目,跑遍了大运河(江苏段)的干流和支流,做了很多田野调查、考古勘探及发掘工作,还到安徽、河南、山东、浙江等地了解沿线考古工作开展情况,积极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建言献策。“去年,通过我们递交的调查研究报告,江苏省最后两个没有加入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城市——盐城和连云港,在江苏省委的批准下,成功被推送进大运河的文化建设体系中。这样江苏就是全国唯一一个所属13个地级城市全部进入到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体系的省份。”贺云翱说。

  去年全国两会上,贺云翱与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的提案。“同年8月我收到主要以文化和旅游部为主的回复,其中对于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回复是:要创造条件,尽早地总结已经在建的国家文化公园的经验,来落实长江文化公园的建设。”贺云翱说。

  今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在贺云翱看来,这是一个体量巨大的文化空间或者说文化廊道,里面有大量经过长期创造、积淀保存到今天的优秀文化遗产。他表示,“实事求是地统筹、协调、处理好建设中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互相支撑、协同发展,这样建成的才能叫国家文化公园。”

  管理者说

  江苏扬州三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大冲:扬州三湾生态文化公园(简称三湾公园)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展示园,特别是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湾公园调研时指出“古运河还要重生”后,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核心区地位得到进一步凸显。经过3年多时间建设,三湾公园核心区于2017年9月正式开放。按照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要求,三湾片区进一步优化为文旅综合开发模式。2021年6月,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标志性项目——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馆试运营,与其相邻的运河非遗文化街区一期同期竣工,沿运博路商户将于今年4月18日前全面对外开放。

  游客反馈

  扬州市民刘先生:我住在三湾附近,见证了三湾的成长变化,看到这里从工厂聚集到风景独好。希望三湾公园以后能有更多配套休闲餐饮游乐场所,让游客有得吃、有得玩,来了就不想走,走了还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