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2022年全国两会文化和旅游部专题 > 代表话文旅
代表话文旅
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田园综合体
发布时间:2022-03-08 09:46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李晓霞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2-03-08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而文化就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文化振兴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和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建设一批文化产业特色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促进乡村特色文化资源、传统工艺技艺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时代元素相结合。

  “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能以其先导性、战略性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激励、智慧支持和道德滋养。”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桂林市文艺演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雷洪认为,必须秉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当地独特的乡村文化、自然山水,打造富有本地特色的文旅品牌。

  据雷洪介绍,近年来,广西桂北地区重点打造了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田园综合体,探索出农业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新动能。例如,全州县通过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助力乡村振兴;平乐县充分挖掘平乐妈祖文化、瑶乡文化的内涵价值,打造平乐休闲农业旅游圈;兴安灵渠秦风综合体探索出“特色产业+历史文化+宜居乡村”的模式……通过衍生出的新业态、新融合,让新农村实现“可居、可业、可游、可用、可留”的效果,带动更多一、二、三产融合,有效实现了项目区内农户的共同富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典型模板。

  随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乡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乡村振兴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筑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具有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特征的综合体,乡村具有生态、生产、生活、文化等多重功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标志。

  “乡村振兴不仅让农民群众口袋鼓起来,而且乡村文化也随之繁荣,村民脑袋富起来,村容村貌大大改善,民风民俗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党的领导下,农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了美好的生活,这个过程中,法律意识增强了,道德观念转变了,更加重视教育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党委书记侯二河扎根基层一辈子,对于农村现在的好光景,他最有发言权。

  结合白沙村实践,侯二河介绍,近几年,通过转变思路,由“卖资源”转为“卖风景”,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白沙村以文旅发展为核心,以白沙故事为脉络,将进出白沙村的必经之路打造成沿途旅游点,展示白沙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建成了集生产、采摘、观赏、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乡村旅游能发展得好,得益于乡村文化建设抓得好,我们将乡村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旅游的灵魂和强力支撑,使乡村旅游既有传统感又有厚重感。”侯二河说。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分两个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美,需要建立在对乡村生态和文化传统的保护上,又要围绕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乡村生活的现代化目标进行系统规划,其中,把美术、艺术的元素作用于乡村规划建设,增强乡村建设的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是一项急迫的任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提出,要推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通过组织艺术力量投入乡村规划建设、乡土建筑设计、乡村环境生态美化设计、乡村造物传统的现代转化和创新发展、乡村艺术节等具体课题的研究,使乡村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农业景观、风貌景观形成有机整体,彰显地域特色,避免“千村一面”。鼓励和支持高等美术院校设立乡村振兴研究机构,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和设计研究机制,为实现“农村美”的美好蓝图贡献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提质增效,多业态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