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和旅游科研工作成果专栏 >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
“新兴城市文化流动与文化创新研究”项目成果简介
发布时间:2021-05-19 17:57 来源:科技教育司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科技教育司 2021-05-19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高度展开研究,为提高新兴城市在国际文化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代表国家参与全球文化竞争提供理论支持和策略准备,可以为如何增强新兴城市的文化创造活力、如何促进新兴城市文化改革创新、如何依托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塑造新兴城市文化的创新特质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二、重要理论观点、对策建议 

  (一)重要理论观点 

  1.文化积淀的重要性不可替代,但一味强调文化积淀的文化积淀论存在六大误区。凡是新兴城市都曾经被戴过“文化沙漠”的帽子,新兴城市在文化流动时代实现文化发展“弯道超车”具有可能性和现实性 

  2.文化流动正在成为全球化语境中理解文化的新范式。在全球化背景下,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各种文化构成了一个相互冲撞、对话和互动的全球多维网络图景。在这个全球网络中,每一种文化不再固定于一个地理位置上,而是在网络中做着不规则、不均衡以及不等速的运动,这就是文化的流动。文化流动作为一种互动过程,其形式多种多样,如文化借鉴、文化交流、文化强加等,在当今全球化、国际贸易、信息和通信技术、媒体崛起、文化多样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大背景下,文化流动的形式正在或将会发生新的变化。好奇、倾听和对话是文化流动的真谛,文化的流动性是文化之间可以对话的依据,相互理解的能力决定文化间对话的成功率,重视“求同”看淡“存异”可以扩大文化间对话的空间,开拓更好的对话前景。 

  3.文化加速流动的新时代,创新、智慧、包容、力量成就新兴城市的文化未来。一个城市如果自觉地选择创新型文化而不是守旧型文化,就会具有强大的爆发能力,造就文化发展奇迹。反之,则会走向衰落。发展创新型文化必须保持文化创新的能力,新观念、新制度、新技术,是创新型文化的集中体现。智慧型文化是一种相对于蒙昧、盲动的文化形态,它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崇尚知识,以追求理性为旨归,城市因为知识、理性而充满智慧,城市文化也因为智慧而充满力量。包容精神的存亡与文化本身的兴衰休戚相关,包容型性文化最基本内涵是认同不同的文化享有同等的发展机会和地位,开放、宽容、多样性和对话是包容型文化的关键词。力量型文化相对于消解型、娱乐型文化存在,其首要体现就是文化的血性,拥有强大的创造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4.经济因素对文化流动和文化创新的双重影响:一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GDP崇拜大背景下,“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政策理念使文化空间受到空前挤压,文化流动和文化创新受到经济的强力压制;另一方面,经济要素在文化资源配置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文化流动和文化创新不断创造新的条件和新的机遇,以新的形式和运行逻辑推动文化流动和文化创新的实现。 

  5.经济促进文化流动和文化创新的基本作用机制在于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其具体作用形式包括:(1)经济将文化作为资源或要素通过市场或政府力量融于经济发展,带动文化的跨区域、跨领域流动,并带动文化在与经济融合的过程中创新内容和表达方式、传播方式,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创造新的文化空间,创造新的文化消费市场;(2)经济转型特别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带动文化观念的更新,使不同类型经济所创造和积累的文化精神、文化理论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多维流动,并在不同类型经济的冲突地带形成文化创新的机会;(3)经济还具有解构文化传统的力量,有利于打破固有文化的掣肘,实现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变迁;(4)经济影响文化流动和文化创新的方向,影响文化流动和文化创新的程度,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全球化,激发全球与地方、现代与传统等冲突域融合,强化当代文化流动和文化创新。 

  6.文化产业是新兴城市的文化优势,对推动文化流动和文化创新具有最直接的意义。(1)文化产业使文化流动的速度和规模实现质的跃升,文化生产的要素在资本的纽带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聚集和流转,文化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批量销售使文化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全面提升。(2)文化产业让文化艺术与经济相遇,既在相当程度上和大范围地打破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使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和文化的商业化成为当代文化的几乎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3)文化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文化的发展取向和发展路线图。一方面,由于文化产业增长的最基本动力来自技术和经济,内容和创意强烈地受到技术条件和市场机制的调控,并在相当程度上退居二线;另一方面,文化产业与全球化的合流,也使文化的流动不得不面对另一种现实,即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流动基本上通过媒体、传播网络和商业途径输送,由越来越大量的文化商品、服务和通讯构成。文化产业所代表的文化制造能力和传播能力,影响着文化的流向,并将决定一个城市在区域、国家和世界上的影响能力。(4)全球化时代文化产业所推动的文化流动,正在使国际范围内文化生产与文化权力的关系变得日益复杂。新兴城市必须把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选择。 

  7.文化流动对技术的依赖程度大幅度提高,并引起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技术进步实现的时空压缩,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也使文化的流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便利和快捷,文化的流量也获得爆发性增长。信息和传播技术发展的非物质化、非领土化过程,使文化与地理的关系开始弱化,文化的在地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在文化与技术之间,文化的内容与技术手段的重要性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文化流动中媒介和渠道的重要性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超过了文化内容本身。技术进步正在矫正文化流动中地方与全球、边缘与中心之间的不平衡,也有可能改变发达国家、发达地区在文化流动中的主导格局。处在传统文化版图边缘的国家或地区,有可能在文化的极速流动中成为新生力量、新兴节点,甚至新的中心。 

  8.技术正在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新的通信技术带来不断变化的文化生产和消费模式,数字融合促进新的商业模式的产生。 

  9.公共文化服务要促进文化流动和文化创新,需要打破“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严格区分,对“事业”与“产业”概念作出新的理解。  

  10.多元互动的公共文化治理结构与文化流动与文化创新的促进机制:建立以尊重每个人的文化选择权利、文化创造权利为政策导向的创意社会网络;文化领域内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公共部门的角色;私人部门的角色;文化参与过程中的公民角色等。 

  (二)对策建议 

  1.抓住转型发展重大机遇,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城市更新等重要发展节点上,其中特别是要强化文化引领策略和文化植入力度。 

  2.充分利用强大的经济硬实力,实现城市文化资本的快速积累,为文化流动和文化创新提供设施和机构等硬件支撑,凝聚文化人才,促进创意阶层的形成。 

  3.促进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特别是要在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产业创意能力和整体竞争力上着力,为文化流动和文化创新提供产业支撑。 

  4.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有效开发和利用文化流动和文化创新所带来的丰富、广阔、多样的文化和创意资源,通过文化的流动和创新,创造发展环境,创造机会,吸引更多人才,配置更加优质的要素,组合更加优质的资源,促进经济更好发展。 

  5.“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为新兴城市文化发展的主攻方向,在重点领域中突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产业门类,在产业创新中突出“文化与科技融合”特色,实施技术支撑重大工程。 

  6.促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重点关注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市民文化生活重要载体对文化流动与文化创新的影响,将视角落在两种不同类型的公共文化空间:其一,文化功能区建设成为自上而下的激发城市活力、推动城市发展的新路径;其二,社区文化再造则更多的体现为自下而上流动性、多样性文化生态的培育过程。 

  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1.推进文化流动性研究,建构系统的文化流动理论,探索文化流动与文化创新良性互动的有效机制可以将文化流动问题的研究水平提上一个新的高度,形成新兴城市在城市文化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理论成果。 

  2.对新兴城市如何利用文化流动和文化创新实现文化发展追赶战略、如何提高新兴城市在全国乃至全球文化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如何确定文化流动时代的城市文化发展战略、如何聚集经济、技术、公共文化和社会要素促进文化流动和文化创新等问题提供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兼备的解决方案,为城市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首席专家及所在单位:王京生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