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财务司
财务司
新时期湖北省文化设施建设思考(之二)
发布时间:2005-05-27 15:30 来源: 编辑:admin
信息来源: 2005-05-27

    长期以来,资金不足影响着文化事业的发展,成为制约文化设施建设的瓶颈。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思路,充分利用文化部门所处地段好、占地面积大的区位优势,引进社会资金,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八五”末期,湖北开始在利用外资上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武汉市民众乐园工程同新加坡亮阁私人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吸引外资3.15亿元,对民众乐园进行投资改造,使之旧貌换新颜;省电影总公司同香港鑫乐娱乐有限公司合作,吸引外资5511万元,新建成设施设备一流、拥有6个豪华立体声电影放映厅的湖北鑫乐银兴电影城;省歌舞剧院、省京剧院盘活现有房地产,与省内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先后获得万余平方米的职工住宅和扩建完成“九天剧场”;宜昌市政府引进著名的民营企业上海均瑶集团,投资建设宜昌均瑶剧场工程;武汉市政府委托武汉市地产集团按市场运作方式投资6亿元修建的武汉琴台大剧院工程等等,这些项目累计总投资已超过10个亿。社会资金的进入,使文化设施建设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加快了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增强了文化事业发展的后劲。

    五、积极探索文化设施建设经验

    全省各级文化部门在实施项目建设过程中,创造和取得了不少新的经验和作法。武汉市博物馆建设全面实行了“交钥匙工程”;湖北剧院扩建工程,全面推行以项目业主负责制为主,全面实行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廉政监督制等,仅招投标一项就在省里创出了十几个第一。如请省保密局全程监控工程标底编制工作等,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约请新闻媒体对工程实行“4个监督”,特别是在投资控制上,狠抓设计、招标、合同、审计4个环节,仅在最后工程结算审计上,就审减工程款1867.54万元,审减率达24.88%,不仅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建设资金,而且使该项目成为国内同期、同等规模剧院建设中投资最少的。

    10多年来,湖北文化设施建设成绩斐然,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矛盾,如文化部门基础差、摊子大、底子薄、欠账多、设施陈旧等;投入偏少、比例偏低,投资来源没有保障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多渠道、多途径建设文化设施,仍然是文化部门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设施设备不配套,维护经费不足,影响文化设施作用进一步发挥——全省已新建一批大中小型文化设施,但普遍存在维护经费不足、书籍和专用设备存量不够、现代化管理设备和管理人才缺乏,新设施和与之配套的辅助性设施及投资没有跟上,这些都影响了设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发挥。

    政策不配套,难以落实,影响了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如国家规定的“文化事业建设费”政策,应主要用于文化设施建设,但从全省情况来看,除武汉市外,省直和其他市、县都未得到落实。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从湖北文化设施建设情况来看,整个武汉地区各类文化设施门类齐全,颇具规模,在国内大城市中具有一定的地位;但在市、县、乡差距就比较大。近十几年来,新建的大中型文化设施太少,已有的文化设施正日渐老化,如多数图书馆、剧场等文化建筑均建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还有不少是五六十年代的建筑,这些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极不相符。在县、乡一级,这么多年来,除在国家对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的投资政策的支持下,“两馆”文化设施得到一定的改善外,其他新建文化设施很少,乡镇文化站设施陈旧、设备落后的矛盾更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