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财务司
财务司
2004年湖北省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活力得到增强
发布时间:2005-09-29 08:59 来源: 编辑:yin
信息来源: 2005-09-29

2004年,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湖北省文化厅通过组成8个调查组对全省文化体制改革情况的调研,明确了“管、办、转”的改革思路。“管”,就是要明确职能,创新体制,提高对文化行业的管理水平,加大对文物事业和文化市场的行政执法力度,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办”,就是要加大投入,面向市场,以改革的思路办好公益文化事业;“转”,就是要对经营性文化单位转换机制,进入市场,多元投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根据这一思路,拟定了《省直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方案》,为下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理顺了思路,定准了目标,明确了方法。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湖北艺术职业学院等单位进行了改革试点。通过推行聘用制改革,省艺术职业学院,内设机构由过去的29个精简至17个、岗位由270个精简至230个、中层干部由过去的63人精简至47人,中层干部平均年龄39岁,大学本科学历达80%。改革做到岗变薪变,绩优薪优,初步建立起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用人机制。厅直文化事业单位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1个单位招聘录用人员49人。
作为中组部、文化部确定的全国5个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省份之一,湖北省的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思路得到文化部、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体制机制改革初见成效。一是加强了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机制改革。省直13个文化事业单位率先完成人员聘用制改革。2003年以来,省直文化单位新进人员全部实行公开招聘,新进人员人事档案一律委托省人才交流中心管理。各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制,人员管理模式和分配方式有了根本转变。以事设岗,竞争上岗,打破身份限制,可低职高聘,也可高职低聘,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基本实现了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二是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有新的进展,部分完成转制的文化企业初步呈现出生机。湖北剧院面向市场,进行了内部调整,改善了营销方式,经营形势看好,2004年完成演出收入380万元、电影收入450万元。
截至2004年底,全省共有文化产业机构 1877个(不包括社会文化市场部分),从业人员22172人。其中,艺术表演团体98个,从业人员6230人,比上年减少133人。艺术表演场所68个,从业人员1551人,分别比2003年减少1个机构和185人。公共图书馆104个,从业人员2276 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个机构和20人。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中心)128个,从业人员2512人,机构数较上年减少4个,人员比上年减少93人。文化站1168个,从业人员2857,机构数和人员数较去年略有下降。文物业机构162从业人员3376 人,机构数比上年增加5个,人员比上年增加230人。其中,博物馆98个,从业人员1955人,机构数与上年持平,人员比上年增加91人。

                  (湖北省文化厅计财处 郑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