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广东省文物业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06-06-05 14:17
来源:
编辑:yin
信息来源: 2006-06-05
“十五”期间,广东省博物馆达146个,全省博物馆的总藏量66.2万件,比2000年增加17.1万件,增长34.8%;累计参观人次达4586.4万人次,比“九五”增加925.6万人次,增长25.4%。
“十五”时期,广东省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省政府颁发了122处不可移动文物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韶关石峡遗址等18处不可移动文物被国务院公布为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的大旗头村、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的鹏城村等七个镇(村)先后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开平碉楼被国家列为2007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名单。从化市广裕祠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第一名,该奖项是我国内地首次获得的文化遗产保护最高荣誉。“南海1号”水下考古被称为我国目前最重大的水下考古发现。亚洲首座国家水下考古基地在广东省阳江市设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得到弘扬。目前,广东省有29个单位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 全省共命名了123个县、镇、村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7名“广东省优秀民间艺术师”。湛江民间工艺“雷州石狗”成为第一批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试点。经省政府批准,广东省75个项目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39个项目入选公示名录。广东省积极开展联合港澳推动粤剧申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成立由海关、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组成的广东省打击文物犯罪工作协调小组,建立了打击文物犯罪合作机制,有效保护了文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