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财务司
财务司
宁波市文化大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07-01-29 16:41 来源: 编辑:财务司
信息来源: 2007-01-29
    近年来,宁波市的文化产业虽然有了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不断上升,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国民经济贡献率偏低
    虽然宁波的文化产业由小到大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省外其他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宁波市文化产业存在单位规模偏小,人均实现增加值偏低状况。2005年宁波市从业人员年人均实现增加值为5.90万元,第三产业年人均增加值为7.77万元,但文化产业的年均增加值仅为4.28万元,人均创造增加值较低,说明当前宁波市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仍然偏低,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也偏低,2005年宁波市文化产业拉动全市生产总值仅为0.45个百分点。从中可看,文化产业存在产业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等问题。
    (二)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之间协作配套程度低
    宁波市文化产业存在大企业不多,产业链短等问题,特别是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为代表的“核心层”,所占比重较低,各行业之间相互配合少,合作少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体,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只有核心层得到巩固,有了自己的文化根基才能进一步增强本民族、本国的文化影响力,这样才能带动其他相关层和外围层的发展。
    (三)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平衡
    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文化有一个更大的发展,而我市的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相比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评价信息显示:宁波市综合实力位居百强城市第18位,其中经济指标综合得分居第8位,相对而言社会发展、文化竞争力指标不尽如意。说明宁波的文化发展整体上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着文化短腿现象。
    (四)文化消费滞后于其他消费
    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进入较快增长期,到3000美元时,进入高速增长期,文化需求在个人消费中占到23%左右。目前宁波人均GDP已超过4000美元,消费结构出现了深刻的变化。但从宁波市文化消费的实际情况看,文化消费水平低,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2005年宁波城市居民家庭用于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仅为15.86%,农村居民所占比例为11.8%。从2005年全省排位情况看,宁波市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居第5位和第10位。这样低水平的文化消费与宁波市经济发展水平相背离,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受长期传统文化消费习惯以及文化消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低水平的文化消费很难真正拉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宁波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