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各市县重视博物馆建设,截止2006年底,省内建成各类博物馆61座,隶属文化部门的46座,经正式批准的民办博物馆3座。省属17个市建成综合性公共博物馆12座。
全省博物馆建设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投入增大。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博物馆建设。巢湖、黄山、马鞍山等市纷纷加大投入,新建、改建馆舍,征集、保藏文物,整理、修复藏品。目前,省博物馆老馆已完成维修改造,投资3亿元的新馆已经开工;淮南、淮北、寿县、和县的新馆已经落成开放;六安、黄山、巢湖等市的公共博物馆新建工程正在进行中。
二是门类增多。博物馆建设已由综合性馆向专题性馆发展。全省61座博物馆中,专题博物馆(纪念馆)25个,这些各具特色的艺术馆、名人馆、遗址馆等,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安徽丰厚的文化底蕴。素称“文物之海”的黄山市现已建成的11座博物馆涵盖了综合性、纪念性、专题性等不同类型,可以满足不同需求。
三是效益增加。省属及各市、县落实博物馆工作“三贴近”原则,重视社会效益,积极宣传普及文化、历史和科学知识,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全省各类博物馆年均举办陈列展览100多个(次),接待观众百万人次以上,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安徽省博物馆建设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发展不够平衡。各市、县建馆数量悬殊很大,建馆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公共博物馆建设,有的市、县多年没有起色。二是作用不够明显。既有博物馆中,有的缺乏创新意识和服务理念,陈列、展览手段陈旧,参观人数偏少,不能满足公众需要。
安徽省是文物大省、文化大省,是毛泽东同志“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的首倡之地。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博物馆建设至关重要。 “十一五”期间,博物馆建设已成为该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安徽省文化厅 刘双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