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安徽省各级艺术表演团体呼应时代主题,满足群众需要,坚持“三个面向”,全省87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全年共演出12518场,观众达1036.6万人次,演出收入2244.6万元。演出场次、演出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3%和12.2%,双双创历史新高。
一是艺术创作活跃,收获颇丰。注重发掘创作潜力,大力推进艺术创作,涌现一大批质量较高的艺术新作。全年新编上演剧目94个,池州、阜阳、安庆、蚌埠、巢湖等市位次居前。合肥市歌舞团创作的音舞诗画《玉兰赋》、淮北市豫剧团创作的豫剧《谢丹亭》、宿州市泗州戏剧团创作的泗州戏《秋月煌煌》、铜陵市艺术剧院创作的音舞诗画《青铜神圣》、池州市黄梅戏剧团创作的黄梅戏《雾里清传奇》等广受好评。省黄梅戏剧院创作演出的《逆火》、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创作的《孔雀东南飞》参加全国地方戏评比展演,荣获二等奖。
二是重要演出反响热烈,影响广泛。省歌舞剧院承办的文艺晚会《放歌新征程》,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高度评价。省直院团和各市黄梅戏剧团积极参加第四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收到良好社会效果。安庆市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黄梅戏《徽州女人》赴港承担了2006年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演出任务,受到了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省黄梅戏剧院赴加拿大、美国演出,省歌舞剧院民族管弦乐团赴瑞典,省花鼓灯艺术团赴香港访问获得圆满成功。
三是艺术表演贴近群众,广受欢迎。全省有12个表演团体演出超过200场次。其中,宿州市动物表演团的4个分队全年演出3460场,收入127.1万元。省歌舞剧院、省话剧团、省杂技团、石台县黄梅戏剧团、安庆市杂技团全年演出均为400多场。黄梅戏作为有全国影响的、深受群众喜爱的剧种,2006年演出活跃,全省25个黄梅戏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演出2923场,收入755.5万元,分别占全省全年演出场次和收入的23.3%和33.6%。
统计数据显示,安徽省专业剧团还存在着不利于发展的问题:一是有些剧团经营不善,功能萎缩,有13个剧团因各种原因全年没有组织演出;二是新编上演剧目数量不升反降,暴露出一些艺术院团缺乏创作人才,缺乏发展后劲,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安徽省文化厅计财处 刘双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