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浙江省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继续稳步增长,增幅明显,与同期全省财政预算支出总额保持着同步增长的态势。据统计,2006年全省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总额(不包含对基本建设的投入,以下同)达17.26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列广东省18.5亿元之后),较上年同期增长16%,比上年多投入了2.38亿元,占全省财政预算支出总额的1.18%,与上年基本持平。根据历史数据分析,近六年浙江省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从2001年的5.93亿元、2002年的8.48亿元、2003年的8.92亿元、2004年的12.4亿元、2005年的14.88亿元,到2006年的17.26亿元,平均每年以23.82%的速度增长,反映出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力度正不断加大。
特点一:公益性文化活动逐渐成为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健康发展的财政投资机制已初见成效。
2006年,浙江省各级财政用于公益性文化活动的各项支出皆有较大增长,其中:群众文化投入3.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9%;图书馆投入2.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9%;艺术表演团体投入2.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8%;博物馆投入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7%;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投入0.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3%。在公共财政强有力的支持下,浙江省各项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蓬勃发展,服务能力不断提升:2006年全省各文物开放单位共接待观众2212.8万人次、全省公共图书馆共接待读者1651万人次,各类送戏、送电影节目更是如火如荼,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历史最高。
特点二:浙江省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出现了重心下移,重城市轻农村的不平衡现象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浙江省通过转移支付和政府采购等手段,将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日益视为财政重点投入、倾斜扶持政策受益较多的领域。2006年财政对农村文化共投入了3.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亿元,增长32.1%,与上年比,财政对农村文化投入的比重略有上升,提高了2.76个百分点;对欠发达地区共投入了2.3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22亿元,增长11.4%,占全省财政对文化投入总额的13.44%。“十一五”期间,随着新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的逐步推进,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的投入还将进一步加大。
但是,同统筹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实现不同地区文化的共同跨越发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构建高效、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比,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需要。各级财政尚需继续加大对文化的投资,尤其是加强农村文化及欠发达地区文化的扶持力度。
当前,从财政对文化投入不同区域的比较分析看,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各地文化发展不尽平衡,城乡之间、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投入比例还不协调。据统计,2006年财政对文化投入的城乡比是3.4:1,城市人口人均文化投入47.44元,乡村人口人均文化投入18.05元,人均文化投入的城乡比是2.6:1;发达地区人均文化投入38.5元,欠发达地区人均文化投入21.1元,两者之间的比率是1.8:1。同时,财政对文化投入的地区差距也相当明显,个别地区还存在着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覆盖面窄,以及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的状况。2006年,全省11市中财政对文化的投入超1亿元的有5市,其中杭州3.97亿元、宁波2.2亿元、温州1.38亿元、嘉兴1.22亿元、绍兴1.18亿元;财政对文化的投入超5000万的有3市,其中台州0.9亿元、金华0.87亿元、湖州0.5元;而丽水、舟山、衢州则投入较低,分别为0.45亿元、0.42亿元、0.41亿元。11市中投入最大值和投入最小值之间相差3.56亿元,投入最大值是投入最小值的9.7倍,显示出在当前财政运行体制下,财政对文化投入仍存在着较大的地区间差异,值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浙江省文化厅李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