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财务司
财务司
中央和省级剧团财政投入增幅较大县级剧团赴农村演出场次最高
发布时间:2007-07-13 15:49 来源: 编辑:财务司
信息来源: 2007-07-13

    2006年,全国2866个艺术表演团体,14.4万艺术工作者,坚持精品剧目创作生产与创新体制机制相结合,面向群众,面向市场,新创作1488个剧目并首演,比上年增加264个。全年共演出49.3万场次,比上年增加5.1万场。其中到农村演出28.7万场,比上年增加1.1万场。平均每团演出172场,比上年增加5场。全年有4.61亿人观看剧团演出,比上年增加7335万人次,增长11.8%。

统计资料表明,2006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平均每团演职人员随剧团管理隶属级别的变化,演职人员由中直每团354人逐级减少,到县级剧团每团只有34人。中直和县级剧团人数相差320人,演职人员的逐级变化,必然使财政投入变化较大。中直剧团的财政投入每团为1941万元,增幅最大,省级剧团次之,每团财政投入755万元。而县级剧团平均每团全年仅有40万元财政拨款,是中直剧团的财政投入的2.1%。尽管县级剧团人员只占中直剧团的十分之一,但由于财政投入也少,所以人均补贴只有1.2万元,同样比中直剧团少4.2万元。中直剧团平均每团财政补贴和人均补贴高于省直、地级、县级剧团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加大对中直剧团创作的投入。从统计数据看,各级剧团的人均支出差异较大,中直剧团人均支出11.1万元,是县级剧团人均支出(1.8万元)5倍多。说明中直剧团财政投入增幅较大,但由于演职人员最多,人均补贴和人均支出也最多,即演出成本也大。反之,县级剧团无论是演职人员、还是财政投入以及支出等指标均远远小于中直剧团,投入成本低,不利于剧团创作新剧目,只能演出成本小、收入低的小制作剧节目,剧团效益明显低于中直剧团。   

中直剧团年演出收入平均每团1198万元,分别比省直剧团多1027万元,地级剧团多1144万元,县级剧团多1184万元。演出收入的大幅增加,使中直剧团平均每团的经费自给率达57.1%,分别超过省直剧团28.7个百分点,地级剧团30.6个百分点,县级剧团25.8个百分点。虽然中直剧团的效益指标强于省直剧团,但其全年平均每团演出场次却只有200场,比省直剧团少演55场。中直剧团到农村演出更是少得可怜,平均每团年演出只有近11场。正是由于中直剧团在城市演出多,人均支出近11.1万元,比省、地、县剧团多,演出成本和票价也高,使中直剧团虽然演出场次不是最高,但演出收入远远高于省直、地级、县级剧团。

从各级别剧团平均每团演出场次看,省级剧团演出最多,达210场,县级剧团最少,仅演153场。但是县级剧团到农村演出最多,全年平均每团到农村演出115场,比中直剧团多演104场。从剧团到农村演出的场次看,中直剧团最少(11场),省级剧团47场,地级剧团到农村全年演出77场。全国有64万个村庄,平均每个村庄全年只能看0.4场剧团演出。剧团到农村演出的不足,特别是中直和省直剧团到农村演出场次更是寥寥无几,不仅与当前农民对文化需求严重不相符,更是与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差甚远。所以,剧团应加强管理,以艺术生产创作和文化创新为根本,推动艺术生产,多创作与时代相和谐的好作品和剧目,不仅在城市演出,还要多到农村去演出,充分发挥剧团在以文化人的社会作用,使我们的剧团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双收获。           

                                        (文:李建军  表:张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