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先进文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文化强省的重大决策,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为“十一五”期间全面构建城乡公共图书文化服务体系,为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构建和谐福建图书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福建省公共图书馆建设情况
2007年,全省拥有公共图书馆85个,馆舍建筑总面积26.2万m²,全省公共图书馆总藏量达到1336.6万册,总流通人次794.6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达到743.7册次,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1580次,网站数量31个,网站页面点击量达241.57万人次,自主开发电子图书2863件,电子书刊阅览量6.33万人次,使用电子书刊用户数19.94万户,提供文化信息共享服务活动2075次,服务113.2万人次,其中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务12.09万人次,共享工程专项经费投入达362万元,公开宣传报道达1564次。
2007年,福建省公共图书馆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机构数从2001年82个发展到2007年的85个,增长3.66%;馆舍面积2007年为262千m²,比2001年188千m²增长39.36%。公共图书馆在经济建设、社会教育、科技信息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项 目
计量单位
2006年
2007年
比上年
(+或-)
比上年
增长%
机构数
个
85
85
-
-
从业人数
人
1113
1078
-35
-3.14
总藏量
千册
13616
13366
-250
-1.83
发放借书证数
千个
255
409
154
60.39
财政补助收入
千元
76717
83660
6943
9.05
总支出
千元
72218
88729
16511
22.86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千元
28260
32854
4594
16.26
购书费
千元
15889
16633
744
4.68
公用房屋建筑面积
千平方米
238
262
24
10.08
阅览室
千平方米
59
71
12
20.34
全省常住人口数
万人
3560
3578
18
0.50
二、公共图书馆现阶段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仍然紧张
长期以来,由于福建省公共图书馆经费基数低,增幅小(扣除调整工资、物价指数等因素),尽管年年增长,但增加的绝对数不多,图书馆藏量略有降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事业经费增速低于人员费用增速。由上表可见,07年在总支出中的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是32854千元,比2006年增加4594千元,增长16.26%,(扣除当年物价指数8%,实际增幅只有近8%)低于总支出的增幅近6.6个百分点,也比全国18.2个百分点低了近2个百分点。而购书费尽管年年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远远低于人头费的增幅11.58个百分点,且购书费占总支出的比重仅为18.74%,也低于人头费占总支出的比重18.18个百分点,同时低于财政补助收入的增幅4.37个百分点。
二是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相对减少。藏书量是公共图书馆的基础,是开展服务的基本条件。图书馆必须每年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科技进步购进足够的藏书量,不断充实馆藏,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为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福建省总藏量虽有所增长,但随购书费的相对减少也相对减少。由上表可见,福建省公共图书馆总藏量较上年有1.87个百分点的降幅。与当年发放15.4万个借书证数,形成比较明显的供需矛盾。每证拥有藏书从2006年49.9册降低到2007年32.68册,降低了52.69%,比全国平均每证拥有的藏书143册少了110.32册,降幅达77.15%。例如,福建省公共图书馆目前年购书费1663万元,每年入藏图书2万多种,中文报刊1万多种,港台、外文原版图书3000种左右,报刊1万多种,但对于目前出版量日益增多的各类非印刷型资料(光盘、VCD、CD、声像)及光盘数据入库藏数量才近千种,不能满足读者需求。
由此说明图书馆经费尽管增长,主要是用于人员费用,开展业务活动经费并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且下降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购书费增加幅度小,而向群众发放有效借书证增幅较大,每证拥有藏书又远近于全国水平,加之每年有限的图书购置费,使得馆藏量增长缓慢,影响了福建省群众读书热等社会文化活动的发展,所以经费紧张仍然是困扰福建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
(二)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福建全省是“八山一水一分田”,沿海和山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一些老少边穷山区县级财力窘迫,财政转移支付县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一是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许多县级图书馆的馆舍老化,全省仍有30多个县级图书馆达不到部颁标准;二是基本业务经费不足。由于无法在财政支出中单独列支,县级图书馆人员经费和办公费用的挤占,导致购书经费普遍紧缺,有的图书馆甚至多年未购新书。
近年来,福建省公共图书馆由于基建投资少,造成设施缺乏,馆舍虽大,但设备简陋。由上表可见,福建省公共图书馆公共房屋建筑面积的增幅远远低于机构数的增加幅度9.16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县级图书馆拥有面积从2006年的2802平方米上升到2007年3082平方米,增加幅度为9.08%;另外,每千人拥有阅览室也从2006年的0.694平方米增加到2007年的0.867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数0.342平方米一倍多。但馆舍设施简陋与社会对图书馆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极不适应,阅览室每到双休日爆满,尽管补充了大量活动椅,仍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此外福建省还有部分县级公共图书馆设施严重滞后,馆舍设备简陋还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业务工作上升等级馆的开展,各项报告、讲座、展览、培训等工作都因设施设备场地所限,只能勉强开展或者无法开展。
三、改进福建省公共图书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福建省公共图书馆经费投入
图书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是非市场文化,不可能通过市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只能靠政府来扶持。图书馆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政府的投资比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水平是新时期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窗口,也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要想发展图书馆事业,就必须有达标的馆舍、书库、阅览室等必备物质条件作保证,要把福建省公共图书馆建设列入福建省社会发展长远规划和基建投资计划,要加大图书馆事业费的投入,要合理确定图书馆事业费和购书费的基数和递增比例;图书馆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必须市于人员经费的增长幅度,并应每年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而递增;购书费每年要有较大幅度递增,才能增加藏书量,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二)加速福建省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
针对福建省公共图书馆设施滞后的现状,加大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馆舍设施设备的问题;可借鉴招商引资搞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多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把福建省公共图书馆建成或完善既能达标,又能引人注目的文化景点。
总之,要发展福建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关键在于各级领导重视,措施到位;可以以政府投资为主,发动侨胞、以及社会力量捐建或捐助图书馆事业。尽快使福建省各级公共图书馆既符合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特区等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增加海西建设的文化内涵和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充分发挥图书馆知识宝库的作用,将福建省各级图书馆建设成为海峡西岸文化建设的标志和引人注目的文化景点。
(福建省文化厅计财处 魏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