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霍 嘉谊
编者按:新疆自治区文化厅作为文化工作主管部门,积极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支持,以乡镇文化站建设为抓手,不断加强基层群众文化服务内容和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全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2005年至2006年,中央率先在新疆开展试点工作,先后投入1.64亿元,为广大农牧区群众新建了400个高标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投入4000万元(中央财政补助3200万元、自治区配套800万元),并按照每站10万元的标准,为新建的4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了必要的设备。在此基础上,2008年中央又投资3000万元、自治区配套3200万元,新建了155个乡镇文化站;今年8月,在第四批扩大内需预算中,中央投资4300万元、自治区配套6180万元,我们又安排了26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截止目前,新疆已完工和下达计划开工建设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共817个,这些文化阵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四个文明”建设为出发点和立脚点,不断创新文化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引领先进文化,凝聚基层群众,已经成为新疆基层群众共享团结、和谐的文化服务平台。
综合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民族文化保护等方面,我们从伊犁州、哈密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克拉玛依市等地随机选取了9个基层文化站,将新疆乡镇文化站整体建设经验体会和基层文化站建设经验汇总,编写了本期信息。
自治区文化厅:通过加强乡镇文化站的建设,极大推动了新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成为了新疆文化工作的亮点。从新疆基层乡镇及农牧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变化,可以明显感受到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新疆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加强乡镇文化站阵地建设,把握群众文化活动主题。好的活动主题是群众文化活动成功的奠基石,一方面,我们在大力发挥乡镇文化站功能的基础上,对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题思想进行了科学的定位,始终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宣传“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三爱”思想作为开展活动的一贯要求。另一方面,我们从新疆特殊的战略地位出发,深入思考、准确定位新疆文化的特殊属性,坚持用“四性”谋划活动、推动发展。二是加强乡镇文化站服务能力建设,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内容。通过加大文化站工作人员培训力度,极大地提高了文化站的文化服务能力,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品牌,举办了“麦西来甫”、“阿肯弹唱会”、“那达慕大会”、“农牧民文艺汇演”、“农牧民文化体育运动会”、“花儿会”、“秧歌社火会”等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盛会,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歌声。三是加强乡镇文化站服务体系建设,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覆盖范围。2007年,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作为“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的延伸,适时启动了“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实施了“一乡一队”文化工程建设。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疆累计开展“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30525场次,参与演出的群众达762万多人次,观众达1亿1817万多人次。举办的首次“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全疆12个地(州、市)、61个县(市、区)、582个乡镇参加了竞赛,平均参赛率达68.1%。并且以活动竞赛为平台,组建各种文体活动队(小组)562个,人数达18800余名;开展活动场次达6300余场;参与活动人数达58万余人次,观众达550万人次。
阿克苏地区拜城县拜城镇文化站:拜城县拜城镇在抓好乡村文化基础建设的同时,积极发挥文化站服务功能,深入基层,举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社会的文化活动。从建立文化站至今,拜城镇先后组建了7个业余文艺演出队,每年编排小品、独唱、小合唱、独舞、集体舞等100多个节目,在各村、社区为群众免费演出160多场次,观众达12万余人(次)。活动的举办,充实了群众的业余生活,促进了群众的身心健康,使群众远离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多了,酗酒闹事的少了;看书学习的多了,做乃嘛子的少了。各村、社区也从实际出发,在元旦、春节、古尔邦节、肉孜节等各族传统节日,组织群众开展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小拐乡文化站:小拐乡文化站立足满足农牧民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阵地作用,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加强“农家书屋”建设,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阵地,形成了以两年一届的“农牧民文体大会”、一年一度的“那吾热孜节庆典活动”和“希望的田野”文艺晚会、“金秋阿肯弹唱会”、“民族团结月”等大型文化活动为主,各类节日、纪念日文化活动为补充,“农家书屋”全面覆盖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经常化的良好局面。目前小拐乡农家书屋覆盖面达到100%,每个“农家书屋”的图书量均在1000册以上。乡文化站通过开展具有鲜明的哈萨克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充分展示小拐乡民族文化的巨大魅力;同时利用“农家书屋”推动各村党支部、团支部、妇代会等组织党员、团员青年和妇女开展读书活动,营造广大农牧民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达到了用先进文化教育人、鼓舞人、感召人的目的,推动了乡风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阿克苏地区拜城县亚吐尔乡文化站:亚吐尔乡文化站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各类大型文艺演出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一是每年举办“亚吐尔乡农牧民文化节”、“诺鲁孜节”、“古尔邦节”文艺汇演和庆祝五一、七一、八一、国庆等文艺汇演,举办麦西来甫、民族乐器弹唱表演等,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二是举办群众性文艺比赛活动,如少儿器乐比赛、各类歌咏比赛、民间手工艺品、刺绣作品和农产品展示活动,各村组织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近三年来,亚吐尔乡先后组织开展了18次大型文化活动,每年参加人数达5600余人,现场观看的农牧民群众达到370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哈密地区哈密市陶家宫乡文化站:陶家宫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乡,吹、拉、弹、唱、画等方面人才济济,拥有业余歌手46人,民间剪纸、绘画、刺绣艺人78人,民间演唱艺人36人,秧歌队3支,高跷队2支、舞龙队2支,腰鼓队1支,麦西来甫4支,2008年被自治区评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乡党委、乡政府根据时代特点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充分发挥乡综合文化站服务功能,挖掘本地文化优势,充实文化活动内涵,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促进和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在农闲季节举办剪纸、刺绣、绘画、编织、十二木卡姆、新疆曲子培训班,请维吾尔族的“巧姐姐”把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图样传授给其他各族姐妹,聘请民间老艺人教唱十二木卡姆和传授演唱技巧。几年来,共举办十二木卡姆和新疆曲子学习班10期,举办刺绣、绘画、剪纸等培训班18期,参加人数近千人,并且多次参加了全国、全区和哈密地区的展览,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和田地区洛浦县山普鲁乡文化站:山普鲁乡文化站建于2007年9月,建筑面积400平方米,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文化场所设置合理,各类棋牌及热瓦甫等文化娱乐器材一应俱全。近几年,山普鲁乡共投入资金387万元,先后为23个行政村修建了配套文化活动室、广播室、阅览室、卫生室、露天电影院和篮球场等,为农牧民群众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提供了场所。山普鲁乡还组建了乡文艺队,大力开展文化进村活动。文艺队员结民族团结、抗震安居、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劳务输出等内容为主要题材,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对家乡、对农业工作的热爱和立志于新农村建设的优秀文艺作品。近几年来,山普鲁乡财政出资2.4万元,举办了大型文体活动27次,文艺汇演21次,麦西来甫活动90场;各村自发组织的文艺演出500多次,既丰富了农牧民的业余生活,又从根本上淡化了宗教氛围。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芦草沟镇文化站:芦草沟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文化站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基层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文化站建设力度。2007年文化站建成后,经过领导小组多方争取,相继投入20万元用于配套设施建设,购置了文化站的座椅、音响设施和服装乐器,完成了2000平方米的彩砖铺设和高标准的场地绿化。文化站室内面积达400平方米,内设老年活动室、棋牌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厅等。多功能厅还设立了可以容纳百人的会议室,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并以此为基础将文化站打造成培训基地,定期组织党员和群众进行教育理论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党员、群众的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大对党的方针、政策、农技科普、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同时以文化站为基地,为本镇的文学艺术爱好者、书法爱好者搭建平台,丰富农牧民的文化生活。近年来,镇文化站发挥阵地作用,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及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活动再教育、开展各类培训、知识竞赛、文艺汇演等30余次,已经成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和传播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阵地。
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阿依巴格乡文化站:阿依巴格乡党委、政府在经费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加强文化站阵地建设,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参加健康、文明的娱乐活动,在广泛宣传提高农牧民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意识的基础上,采取县上争取一点、乡上拨一点、村集体拿一点的方法,每年向文化站投入3万元以上,加强文化站建设和购置文化活动器材,每年投入经费5.7万元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目前,阿依巴格乡文化站拥有活动室5个、培训教室2个、实验室1个,图书12000册,各类棋牌一应俱全,配套设施定期更新,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活动经常的斗羊、木卡姆、麦西来甫等16个基层文艺表演队伍,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艺骨干。
和田地区和田市玉龙喀什镇文化站:玉龙喀什镇文化站发挥阵地作用,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各族干部群众为主体的文化活动组织体系,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一是组建了“农民文艺演出队”,组织文艺队员赴各村演出200多场,10000多群众受益;二是以“文化下乡”的活动形式,镇文化站牵头,多部门共同配合,就饲草料配方、饲喂方法、核桃嫁接与施肥,疾病防治、计划生育、卫生保健和法律知识等农牧民切实关心的问题举办便民活动,为农牧民详细讲解相关知识;三是结合“春节”、“元宵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竞赛。此外,镇文化站还组织舞龙队参加了地区开展的大型庆祝活动,活跃了玉龙喀什镇的文化氛围,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意识明显增强。
哈密地区巴里坤县海子沿乡文化站:海子沿乡是保留哈萨克族传统文化比较完整的地方之一,拥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资源,民间曲艺、民族服饰、饮食、歌舞、马术等民俗氛围非常浓厚。近年来,海子沿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文化站作用,深入开展民族文化建设,加强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有效保护,积极筹办各种民间文化艺术活动。一是积极开展阿肯弹唱活动。每逢阿肯弹唱会,远近的人们身着盛装、骑着骏马、弹着冬布拉,载歌载舞来到巴里坤草原。阿肯们即兴创作、出口成章、借景发挥、有问有答。每次弹唱会结束,都要为评出的优秀阿肯颁发奖状奖品、赠送精美的冬布拉,为德高望重的老阿肯献上传统的长马鞭,败阵的阿肯还要向胜者赠送毛巾、手帕等,以示友好和虚心求教。二是加强乡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站协调政府拿出专项资金,对扎铁勒拜等12名民间艺人和“天鹅舞”、“熊舞”、“梳妆舞”等自编、自演的民间舞蹈进行特殊保护。三是积极开展哈萨克族传统的民族文化体育活动。每年的6、7月份,组织农牧民进行速度赛马、摔跤、刁羊、姑娘追、马上拾银和民间刺绣、手工艺品比赛等,活跃和丰富海子沿乡农牧民群众文化生活,带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
上一篇: 加强统计学习 提升统计年报质量 |
下一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文化强省战略渐入佳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