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财务司
财务司
以 考 评 促 发 展 以 发 展 促 繁 荣
发布时间:2010-01-29 09:36 来源: 编辑:财务司
信息来源: 2010-01-29

 

—— 从“达标率”变化看山西文化的进步

山西省文化厅财务处 王晓龙

 

根据省政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工作的统一安排,省文化厅对全省各市、县人民政府2008年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达标率”(以下简称“达标率”)完成情况进行了考评,考评结果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根据各地“达标率”完成情况及与上年度历史数据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达标率”考评在科学考核政府文化投入、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由“达标率”考评所带来的文化的进步正在实实在在的惠及全省人民。

一、考评工作受重视程度日渐提高、“达标率”完成情况稳中有升

开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工作,是山西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标志着我省新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达标率的提出和实践受到了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引导市、县各级政府进一步提高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完善各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8年底,经过省文化厅的积极争取,市级“达标率”权重由0.5分上调至1.5分,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和省委主要领导对“达标率”考评工作的充分肯定,对文化建设工作的充分重视,同时也对各级政府建设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全省文化工作的开展赢得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经过对全省各地2008年度文化建设和文化投入情况的测算11个地级市中:阳泉、太原、长治、大同、朔州5市的“达标率”超过60﹪,占到市级区划总数的45.5,平均“达标率”59.17,比上年度增长0.7个百分点。119个县(区、市)中:长治、汾阳、柳林等55县的“达标率”超过60﹪,占到县级区划总数的46.22平均“达标率”59.69,比上年度增长6.03个百分点,其中:县86个,平均“达标率”60.17,比上年度增长5.58个百分点;区23个,平均“达标率”53.51,比上年度增长6.85个百分点;县级市10个,平均“达标率”71.26,比上年度增长8.03个百分点。在所有被考评对象中,县级完成情况好于市级,县级中:县级市完成情况最好、县次之、城区最差,与上年度完成情况和平时文化部门所掌握的情况基本一致。

二、考评作用初步显现、部分地区激励效果显著

从考评结果的情况可以看出:“达标率”的提出和两年来的考评,对市、县各级政府加强文化建设的激励作用已经初步显现,一批市、县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的地方配套资金得到落实,全省各市、县文化投入普遍有所提高。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省文化事业费达到7.38亿元,比2007年同比增长32.73%,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67%),文化事业费总量及增幅在全国分别排名第11位和第9位,两项指标在中部六省中均排名第2位,仅次于河南省。

在市级方面:全省11个市的文化投入普遍有所提高,文化事业费超过0.5亿元的市达到3家:长治(0.7亿元)、运城(0.559亿元)、太原(0.537亿元);就文化事业费增幅而言,运城最高(48.67%),其次为长治(40.85%)和朔州(38.39%),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些市“达标率”的提高。另外,朔州市还完成了市图书馆、市文化艺术中心的新建和市群众艺术馆的改扩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随着设施的改善、经费投入的增加,朔州市2008年度的“达标率”达到67.59﹪,比上年度增长19.39个百分点,在市级中排名第五,排序上升3位。建设配套经费落实难一直是困扰我省基层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矛盾,经过2007年度的“达标率”考评,长治、大同、运城、忻州4市新增了市级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经费,共落实配套建设资金1200余万元,有力的促进了当地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工作。

在县级方面:2007年度排名比较落后的很多县区政府都加强了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其中:上年度全省排名较后的阳泉市城区政府对区图书馆、文化馆进行了新建,经费投入也得到了增加,排名提升77位;在运城市排名较后的河津市政府为县文化馆、图书馆置换了办公场所,增加了经费投入,排名提升83位;长治市郊区政府将原地税局办公楼交给区图书馆、文化馆使用,并拨付了维修改造经费和购书经费,使长治市郊区“达标率”提升53位,在区政府排名中跃升至第二位;夏县政府在自身财政收入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投资新建了县图书馆、文化馆、剧场,使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彻底改变,排名提升52位;太原市的杏花岭区、晋中市的昔阳县、临汾市的隰县和翼城、忻州市的岢岚县也都存在相同的变化,排名提升都在30位以上。

伴随以上这些变化而来的,是全省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省人均文化事业费为21.63元,比2007年同比增长33.44%,人均文化事业费及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68元、24.04%),在全国分别排名第11位和第10位,在中部六省中分别排名第1位和第2位。在全省11个市当中:人均文化事业费超过20元的市有2个:晋城(21.93元)、长治(21.33元),有6个市的增幅超过了20%,其中,增幅最高的为运城市(48.12%),其次为吕梁(36.79%)和朔州(35.84%)。此次考评结果比较客观、公正的反映了市、县各级政府在文化建设中所做的努力和改变,动态的反映了我省文化在2008年中所取得的进步,也为各级文化部门争取经费支持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考评工作任重道远

虽然2008年度的“达标率”完成情况较上年度有所增长,但增速较慢,市级增幅更是严重偏低,市、县各级政府“达标率”超过60﹪的仍然没有超过行政区划的半数。对文化投入大幅提高的事例仅仅发生在部分地区,而且这种提高也是在原有较低水平基础之上的增长,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仍然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突出矛盾,总体情况仍不容乐观,面临的挑战还很巨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依然集中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公益文化事业单位业务经费短缺、基层文化建设配套经费不足等几个方面,特别是各地城区的许多文化基础设施长年得不到更新,文化事业费投入严重不足,依然是文化建设中的一个最薄弱的环节。

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进而影响到整个实体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积极应对,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在2010年底前将新增投资4万亿元用于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灾后重建工程,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符合中央投资重点,这就为我省文化特别是基层文化的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全省各级文化部门围绕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总体部署,变危机为机遇加快推进各项文化工程建设,而达标率的修订和考评,有助于更加科学、客观、公正的反映各级政府在文化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引导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为各项文化工作的开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促进全省文化建设走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对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我省文化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导向和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