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10年,文化部直属9家艺术表演团体按照“政府扶持、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推动国家院团艺术创作的工作机制,勇于开拓,创新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一、全年演出场次、观众人次持续增长。2010年,部属院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进一步调动国家艺术院团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组织各类文艺演出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艺术精品,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影响。2010年8月,部属9家院团积极参加了由文化部举办的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全部32台优秀剧目在国家大剧院等7个剧场演出60余场,观众超过10万人次,是近年来国家艺术院团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集中展演,充分展示了国家级院团的艺术风采和精神面貌,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好评。
据统计,2010年部属院团从业人员共3127人,比上年增加58人,全年演出2669场,比上年增加290场,增长12.2%;全年观众人次468万人,比上年增加89万人,增长23.5%。
从“十一五”的情况看,2006年以来,部属9家院团全年演出场次年均增幅15.7%,观众人次年均增幅14.1%,两项指标持续稳步增长。
二、全年总收入有所增加,演出收入快速增长。演出市场的扩大,带来了收入的大幅度增加。2010年,部属9家院团全年总收入56669万元,比上年增加2023万元,增长3.7%;全年演出收入20549万元,比上年增加6400万元,增长45.2%。其中中国歌剧舞剧院全年演出收入4196万元,比上年增加2185万元,增长108.7%,增幅居9家院团之首。
从“十一五”的情况看,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年总收入及演出收入小幅回落之外,其他年份两项指标均有所增长,部属9家院团全年总收入年均增长17.2%,演出收入年均增长22.2%,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三、自身造血能力显著提升。近几年来,部属9家院团深入推动内部机制改革,积极开拓市场,自身发展能力有所提高。据统计,2010年全年演出收入20549万元,占全年总收入的36%,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拨款24850万元,占全年总收入的44%,比上年降低了10个百分点。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通过改革,充分激发了企业活力,全年演出收入6741万元,比上年增长60.0%,占全年总收入的63.4%,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财政拨款占全年总收入的比重也由上年的45.7%降至25.7%,同时职工工资总额增长214%,企业转制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社会效益有力彰显。部属9家院团始终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在各项演出过程中坚持低票价原则,并结合“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三下乡”、“对口支援”、“赈灾义演”等公益演出活动,以一流的演出水准和公益性演出方式,充分体现出国家级院团面向基层、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国家京剧院全年共为江苏、辽宁、甘肃等6省市的30多所高校演出百场京剧经典剧目,使走进剧场的数十万高校师生充分领略了京剧艺术的无穷魅力,极大地提升了当代大学生的艺术品位与艺术修养。为将“文化援疆”工作落到实处,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精心挑选荣获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的大型经典童话剧《马兰花》和超级益智儿童剧《小吉普变变变》两个剧目,走进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和哈密两个城市演出29场,使两万多新疆各族少年儿童欣赏到国家级艺术团体的精彩演出,有效地维护了新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注:1、总收入及财政拨款均不含基建投资和住房改革支出;
2、2010年数据为初步核算数据。
上一篇: 2010年度全国文化文物统计年报会审会在南京召开 |
下一篇: “十五”以来全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情况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