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9月26日晚6时,开罗中国文化中心特为刚刚荣获第七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载誉归来的埃及知名汉学家、翻译家穆赫森·赛义德·法尔加尼博士举办了题为“锲而不舍三十五年—从艾大汉语课堂走进人民大会堂”的获奖报告会。当晚出席报告会的有埃文化部和教育部官员、翻译界人士、高校的汉语系学生以及中埃媒体人士60余人。
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文化参赞兼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冬云首先致辞,向到场的来宾和媒体朋友表示诚挚欢迎,并向法尔加尼博士表示祝贺。她说,法尔加尼博士是阿拉伯世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该奖项既是对法尔加尼本人的表彰,更是对从事中阿翻译的阿拉伯学者的激励。她希望该奖能够有力推动埃及中文翻译领域的更大进展和取得更丰厚的成果,为两国文化交流和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报告会以对话形式进行
报告会以对话形式进行,法尔加尼博士通过回答主持人的十个问题向来宾们详细介绍了自己在汉语文学翻译之路上的奋斗历程、多年来自己在翻译工作上的技巧、心得与经验、以及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后的感受和对青年学生和同行的期望,他还结合谈话内容展示了相关图片资料。法尔加尼博士用平实的语言、突出的成就和真挚的情感激励和感染着每一位听众。在随后的问答阶段,大家踊跃发言,向法尔加尼博士提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并表达对参加当日活动的感受,原本半个小时的问答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一些来宾表示,作为中文学习者和翻译者,应该把传播两国文化视为己任,并将更多优秀的中文书籍和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推荐给阿拉伯读者。还有听众表示,目前一些高校的青年学生们自发成立了中文翻译笔友会,对促进翻译水平的提高、推动翻译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陈冬云参赞接受埃及媒体采访
埃及电视一台及《金字塔报》文学版现场采访了陈冬云参赞,对中心举办的报告会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中国政府奖励传播中国文化的外籍人士的激励机制给予充分肯定,并认为中心为扩大埃及学者获此重大奖项的社会影响做出积极努力。此外,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两国媒体都对当晚的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
法尔加尼博士系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中文系讲师,埃最高文化委员会翻译委员会成员,埃国家翻译中心中文专家组成员。他本人非常热爱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尤其对中国古典文学钟爱有加,是埃国内知名的中文翻译家、汉学家,翻译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其中主要包括《道德经》、《论语》、《战国策》、《孙膑兵法》、《四书》、《列子》等。近年来,他又将翻译视角转向了现当代文学作品,翻译了包括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小说《牛》、《梦境与杂种》等。2011年开罗国际书展期间,法尔加尼博士还曾获得由原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翻译贡献奖。
来宾踊跃提问
鉴于法尔加尼博士在中文文学作品翻译领域的卓越贡献,中国驻埃及使馆文化处、开罗中国文化中心共同推荐其参与了第七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的评选,并最终斩获该奖项。8月27日晚,他同其余五位获奖人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出席了颁奖典礼,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颁奖前还亲切接见了获奖人,中法尔加尼博士作为获奖者代表进行了发言。
报告会结束后合影
“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已成功举办六届,该奖主要表彰在介绍、翻译和出版中国图书、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外国出版家、翻译家和作家,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上一篇: “华沙之秋”音乐节圆满落幕 |
下一篇: 斯里兰卡对华友好组织举办国庆64周年庆祝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