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由中国驻土耳其使馆文化处和土耳其海峡大学共同主办的“土耳其汉学80年暨首届中国学会议”在海峡大学举行,土耳其汉学家、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中国文化部汉学工作组,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郁红阳、文化参赞朱自浩等近60人参加会议。
安卡拉大学汉学专业主任、教授欧凯结合自身30多年的汉学教学和研究工作,表示:“土耳其的早期历史和文化是用汉字记录的,我们要研究土耳其的历史,就要对中国的史料进行研究。”海峡大学80多岁的涂逸珊教授回顾了土耳其早期汉学研究的几个重要阶段,感慨随着中国崛起,汉学研究迎来了春天,老汉学家应只争朝夕地工作,才能无愧于时代。中东技术大学的穆斯塔法教授从玄奘传播佛教讲起,介绍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缘起和影响。马尔马拉大学查达什教授从孔子学院与尤努斯埃姆雷学院、土耳其广播电视机构与中国中央电视台等中土文化机构的对比分析中土软实力和公共外交,以及从比较中如何向对方学习和借鉴。海峡大学的卡迪尔博士和阿塔伊博士分别谈到了土耳其在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中国在G20集团中扮演的角色。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通过对学习中文的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合汉学教学经验分析全球视角与东西方沟通背景下的孔子学院的定位和发展。
此次会议前后进行了近8小时,主讲嘉宾细致讲述、深入剖析,与会嘉宾则专注聆听、积极互动。郁红阳全程参与会议,对每段演讲内容都做了认真记录。他表示,此次会议全面反映了当前土耳其汉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分析了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和中土关系的发展趋势,对促进中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郁红阳提出的要在会后整理演讲材料并编辑出书、将汉学及中国学研讨会机制化、成立汉学和中国问题研究学会等具体建议,得到在座嘉宾热烈响应。
中国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孙建华率文化部、中宣部和社科院联合汉学工作组参加了会议。孙建华高度赞赏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在建国伊始就注重对中国的认识和研究,祝贺土耳其自1935年安卡拉大学建立第一家汉学专业至今在汉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同时还介绍了中国政府支持海外汉学研究的机制和措施,衷心希望和与会专家、学者一道加强汉学和中国学研究,为促进中土关系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据了解,自1935年以来,土耳其编译出版了《论语》、《诗经文集》等多部经典著作,汉学研究取得累累硕果,两国著名学府之间建立起了密切的学术交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