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在荷兰海牙接受了在荷兰参加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和荷兰文化国际合作中心主办的“温馨之约——中国荷兰文化传媒论坛”活动的《中国文化报》记者的书面采访,就在荷兰建立中国文化中心、中荷全面合作关系的发展与文化交流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从政府视角来看,您对“创业荷兰”(BV The Netherlands)的理解是什么?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全新概念。
马克·吕特:“创业荷兰”项目是指政府、企业和学术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荷兰人喜欢称其为“金三角”。荷兰政府深知合作的重要性,因此一直支持任何促进此类合作的行动。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各方可通过合作找到解决方法。各方还可以从中建立联系、交流思想、寻找商机。荷兰注重与各方进行合作。某些产业领域将会从此类合作中大大获益,当然这些都是荷兰的知名产业,如农产品、水资源管理、高科技、园艺、创意产业。作为荷兰政府的领导人,能够将这些产业推广到国外,我深感自豪。
记者:您希望中国文化中心什么时候在贵国开放?我们很高兴得知,您对这一举措给予了支持。
马克·吕特:去年,中荷两国政府就在荷兰设立中国文化中心一事进行了探讨。中国和荷兰已在很多层面展开合作,中国文化中心将会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不过,中国文化中心将于何时、何地在荷兰开放取决于中国政府。就个人而言,我很欢迎在荷兰设立中国文化中心。
记者: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您对此有何期待?
马克·吕特:荷兰人民热忱欢迎中国游客的到来。过去几年,来荷兰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每年增加约16%,远远超过欧洲其他国家。中国和荷兰一直保持着活跃的文化交流,荷兰正努力为中国游客提供便利。例如在羊角村,路标和公交站的时刻表都用中荷双语写成,以方便中国游客。荷兰有很多东西值得中国游客观赏,如文化艺术场馆;阿姆斯特丹、马斯特里赫特、格罗宁根等历史名城;独具特色的建筑设计艺术以及著名的库肯霍夫郁金香公园鲜花。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探访阿姆斯特丹、乌德勒支、鲁尔蒙德和海牙,体验荷兰的优质服务,荷兰人民也非常开心。
记者:荷兰对中国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去年,习近平主席在荷兰进行国事访问时强调,荷兰是中国与欧洲国家合作的门户。这一定位非常准确,荷兰打算如何起到门户作用?中荷两国如何在水资源管理、文化创意经济发展、农业科学发展、乳业发展,以及中国需要的其他领域展开类似合作?这方面是否有合作案例?
马克·吕特:荷兰推行开放的市场经济,坚定支持自由贸易,因此,在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国际论坛,荷兰一直推崇自由贸易。鉴于这一立场,荷兰批判阻碍自由贸易的单边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主张清除自由贸易中的障碍。荷兰认为对话是解决中欧贸易纠纷最具建设性的途径。由此看来,荷兰能够成为中国在欧洲的桥头堡。荷兰一直为中欧进行建设性对话而努力,期待各方能够达成公正的投资条约,使中欧双方都能因此获益。除了欧盟可与中国合作,中国和荷兰的企业间已开展了众多合作。众所周知,荷兰政府支持并促进中荷两国工商界合作。荷兰工商财团提出与中国熙可集团合作开办“荷兰中心”的想法很好地阐明了这一点,该中心向中国各地工商界展示荷兰农产品,我认为这是中荷两国可持续合作的优秀案例。
记者:荷兰是欧洲的汉学重镇之一,在汉学领域有无数德高望重的人士,例如老一辈汉学家高罗佩(罗伯特·汉斯·古利克),以及现在的伊维德和包乐史等。作为2014年中国文化部东方文化研究计划唯一的受邀学者,伊维德在中国完成了大量学术研究的资料搜集工作。荷兰人民尊重中国文化,中国人民对荷兰文化也极为尊重。中荷两国应如何建立机制,通过更多渠道和途径,使两国当代文化更好地相互启发,吸收彼此国家的文化精华?
马克·吕特:中荷两国在很多领域都在开展合作,包括科学和文化。事实上,加强与中国的关系是目前荷兰文化政策的重中之重。我希望两国的文化关系能够更进一步得到深化。就在去年,中荷两国签署了新的文化合作备忘录,主要聚焦于三大领域——创意产业、博物馆管理和电影,对此中荷两国有很多资源可供相互借鉴。除此之外,我们还有意拓展更多文化领域,深化合作。荷兰非常希望中荷艺术家以及文化机构能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中荷合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展示两国丰富的文化资源,我希望两国继续加强我们目前的文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