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正在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共同为中国文化中心揭牌。(摄影: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影:新华社记者 张铎)
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一道,为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揭幕。中国文化中心的设立是中新文化交流迈出的重要一步,将为中华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播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窗口。
7日上午9点左右,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一道,为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揭幕,并在文化中心共同观看文艺表演,参观艺术展览。五年前,同样也是11月,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的奠基仪式就是由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和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共同出席的。
作为中、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国文化中心坐落于新加坡市中心文化区,毗邻南洋艺术学院、国家图书馆、新加坡美术馆、国家博物馆等众多文化机构。该中心设有展厅、剧场、图书馆、形体教室和培训室等设施。早在建成之初,尚未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就已经受到了新加坡文化艺术界的关注。对此,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文化参赞肖江华说:“很多人得知这个中心建成的消息以后,纷纷来预定场地,预定最多的是四楼剧场和二楼展厅。目前来表述合作意愿的文艺团体和美术团体非常多。”
据肖江华参赞介绍,今天揭幕后,由中国国家美术馆和即将开馆的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共同主办的《梦笔新境——纪念中新两国建交25周年美术作品展》也将开展。肖江华说:“中新双方各有25幅作品参加展览,代表了双方对两国建交25周年的祝贺,共同组成的50幅作品也代表了中国和新加坡对新加坡建国50周年的祝福。新加坡的25幅作品都是出自新加坡最高奖项‘总统文化奖章’的作品,也说明了新加坡政府对这次展览、对中新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视。”?
中国文化中心从设计到建设历时近五年的时间,这座建筑由曾经参与过中国30多个城市的规划设计、被誉为新加坡“规划之父”的刘太格老先生设计,以裙楼、塔楼、景观电梯、连廊和主屋顶组成,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文化元素和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对此,刘太格说:“从审美观的角度来看,首先我觉得必须把中国的建筑做成一个现代化的建筑,因为一般人想到中国,就是一个文化古国,而今天的中国是现代的大国,所以应该有现代的姿态,同时应该有中国文化的韵味。”
刘老先生介绍说,中国文化中心的整体建筑手法是现代的,线条、结构、空间布局都很现代,但是很多细节之处通过中国文化元素来体现韵味。中国文化中心的外墙采用庄严的灰色花岗岩配以颇具中国元素的米白色纹理,玻璃景观电梯、空中连廊和“斗拱”灯笼更是整个中心的设计亮点。刘太阁说,当初为了让灯笼呈现令人满意的“中国红”颜色,设计团队花了不少心思。刘太阁说:“我们还借鉴了中国的斗拱、灯笼这样比较现代化的符号,颜色用了中国的红色。为了这个中国红,我们与制造商多次沟通,才做出了真正的中国红色。屋顶还有一个水池,池底是玻璃的,夜晚有强光灯照射,灯光透过水照到灯笼上,让灯笼的光也变成活的。这里除了灯笼具有明显的中国符号,其他也都是采取中国建筑文化的韵味,而不是仿制。”
谈到中国文化中心未来的发展,文化中心主任马红英说,在新加坡这样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里,如何使中国文化中心更有亲和力、开展的活动更加吸引当地民众,是需要特别考虑的。目前,中国文化中心已经计划设立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中心和中国儿艺马兰花艺术培训学校。此外,还将开展系列品牌活动。马红英说:“我们想利用中国的节庆打造不同的品牌,比如‘欢乐春节’、中秋的‘狮城月圆’、‘发现中国’讲座以及‘全景中国’等品牌活动,通过演出、展览、座谈、讲座等活动让大家感受节庆的内涵和文化的真谛。”
对此,肖江华参赞也表示,在新加坡设立中国文化中心,确实是中新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拓展,这个中心的设立将为中华文化在新加坡传播提供非常好的平台和窗口。肖江华说:“将来文化中心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同时也会跟本地的文化团体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共同为中华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播和传承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来源: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