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2月5-7日,由文化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驻华外交官“文化中国行”活动(以下简称“文化中国行”)在湖南成功举办,来自孟加拉国、菲律宾、塞内加尔、南非、西班牙、瑞士等15国的驻华外交官、国际组织官员及媒体专家共18人,相约湖南,游览长沙、常德和张家界,欣赏壮丽秀美的湘西风光,体味独特深厚的湖湘文化。
座谈会
远大住工掠影
12月5日下午,参加“文化中国行”的外交官们前往位于湖南长沙的远大住宅工业集团,在工作人员的带领讲解下参观了集团的展厅、生产线和产品实样。外交官们了解到:远大住工作为中国新型住宅制造的领头军,采用预铸混凝土(PC)等建材和建筑信息模型(BIM),实现了住宅建造的省材环保;而装卸房屋零件如搭拆积木般简易高效,也为该集团赢得了广阔的海外出口市场。
孟加拉国驻中国大使M. 法兹勒·卡里姆(M. Fazlul KARIM)认为:“中国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她正试图从世界工厂蜕变为世界的创新中心。在某种程度上,远大住工是一个缩影。”
远大住工集团合影
来自加拿大的《中国日报》法律栏目专家皮特·诺德灵格对于生产线上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氛围印象深刻:“我能明显感觉到,这里的员工虽然不多,但都高效干练”。他认为,一国文化绝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歌舞等艺术形式,经济其实也是文化的重要维度;而这次远大住工之行让他切身感受到了创新奋进的中国企业文化,丰富了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层面。
木偶皮影管窥
12月6日上午,“文化中国行”一行人来到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近距离感受分别被中国和联合国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湖南杖头木偶戏和中国皮影戏。该中心工作人员为外国来宾献上了精彩节目:在木偶表演《月光仙子》中,演员娴熟地操控手杆,木偶衣袖飘舞,意境唯美,令人痴醉;而曾获文化部“文华奖”的皮影戏《三只老鼠》,动作细腻传神,剧情轻松诙谐,赢得全场观众的会心笑声和热烈掌声。可见,一国的艺术瑰宝可以超越语言的障碍,为全世界理解、欣赏和珍视。
随后,外交官们走进幕后,观摩木偶和皮影的制作流程和排练实况,还亲自动手,体验木偶里的机关奥秘、皮影屏后的尺幅乾坤。尝试了一番当皮影师的滋味后,瑞士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俞然非(Jean-Philippe JUTZI)笑着说:“这简直太难了,每个动作都须十分精准,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这可能需要十年的学习。”
瑞士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俞然非尝试操纵皮影
南非驻中国大使馆政务参赞罗斯亭(Christine ROSSI)注意到,这些演员中有不少年轻人,她认为这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古老的技艺有年轻人在传承,就证明它还有旺盛的生命”。同时,她还指出,年轻人以传统艺术为职业,需要有对艺术有执着的热情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越南驻中国大使馆一等秘书陈秋贤(TRAN Thu Hien)认为,中国对于“非遗”保护的重视值得越南借鉴。她说:“越南国粹‘水上木偶’也是享誉世界的,越南政府为此正努力‘申遗’”。
常德诗墙撷英
12月6日下午,“文化中国行”的外交官们来到湖南文物之乡常德,游览获“吉尼斯之最”的世界最长艺术墙——常德诗墙。1500多首古今诗篇,以延伸4公里的防洪墙为载体,以中国书法的形式,展开了一幅结合诗、书、画、刻的恢弘艺术长卷。虽然此行外交官中有些不谙中国书法乃至汉字,但仅看篆隶楷草,或肃穆规整、或隽秀飘逸,也是种美的体验。
而谈起中国诗歌,乌克兰驻中国大使馆二等秘书舍甫琴科·奥琳娜(Olena SHEVCHENKO)绝不陌生。2002年就开始学习中文的她汉语说得流利地道,在中国文学课上对诗歌广有涉猎,她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就是收录在诗墙上的名篇《静夜思》。她说:“我很能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因为我常年在外,也曾想过家。”她认为,即便各国语言不同,但基本而朴素的感情是全人类共通的。
常德诗墙
值得一提的是,诗墙“五洲撷英”部分收录了百余首外国诗人的作品,这显示了当今中国文化包容开放的特性。塞内加尔诗人大卫·狄奥普的《受不了呵,穷苦的黑人!》就是其中一首。塞内加尔文化驻华参赞阿玛杜·法勒(Amadou FALL)对此感到很亲切:“这首诗在塞内加尔非常有名。它的主题是反对殖民压迫”。他表示,相同的历史遭遇使得中非人民的心走得更近。
武陵风光揽胜
12月7日上午,外交官们前往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此地作为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素以奇绝的“砂岩地貌”闻名遐迩。千万根如摩天大楼般的石英石巨柱,是数百万年间复杂地理作用的结果。尤其当外交官们乘坐百龙观光电梯在峭壁间垂直升落时,无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赞叹。委内瑞拉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哈罗·拉坦(Jairo LATAN)说:“张家界的风光和故国的安赫尔大瀑布(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张家界武陵源景区合影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上海合作组织专家别基舍娃·古利米拉(Gulmira BEKISHEVA)说,张家界观光是此次“文化中国行”中最期待的一项,这与她最喜欢的电影《阿凡达》息息相关:影片中潘多拉星球漂浮的岩石的原型就是该景区的“乾坤柱”。
的确,武陵源风景区的进一步声名远播与《阿凡达》的成功密不可分,这不仅是中外文化交融碰撞的典型范例,也为如何保护和宣传遗产提供了借鉴与思考。正如罗斯亭所言:无论自然还是文化遗产,保存和表达的媒介非常重要。她还补充道,同样作为盛产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国家,中国和南非有很多地方可以相互交流学习。
砂石画院拾趣
12月7日下午,外交官们前往张家界军声画院,体验那里的特色画种——全部利用天然材料(如砂石、竹签、河沙、植物粉末等)粘贴成的砂石画。它既有中国水墨画的气韵,又借鉴了西方绘画中注重层次和光影的技法。根据画院画师介绍,虽然使用天然颜料全世界并非砂石画仅此一家,但材料和描绘对象都源于张家界当地自然环境,却使其独一无二。砂石画是大自然的启迪馈赠,其背后昭示了中国人天人和谐的理念。
欣赏完砂石画展览后,外交官们在画师的现场示范下,掌握了绘制砂石画的基本步骤,之后便自己亲身实践起来。菲律宾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戴鸳莺(Elizabeth T.TE)曾在学生时代学过4年的软笔书法,她在画板上用砂石画的原理写就了“菲中友谊”四个楷体汉字,运笔带锋,有模有样,表达了自己的良好祝愿和对中国的深厚感情。而西班牙驻中国大使馆格洛丽亚·明克斯(Gloria MINGUEZ)则用西语写下了自己女儿的名字,洋溢的母爱通过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得以表达,让人动容。
外交官们展示自己的砂石画作品
12月7日晚,外交官们观看了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大型歌舞演出《魅力湘西》,承载富有土家族、瑶族等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表演给观众们呈现了独特的试听盛宴,为此次“文化中国行”画上圆满句号。
在12月7日的分享座谈会上,各位外交官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对此次活动的主办方表示诚挚感谢。卡里姆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仅在北京一地、局限于使馆工作是不足以了解其丰富层面的;十分感谢这次难得机会,得以让我探索中国的地方文化,开阔眼界。”
的确,“文化中国行”虽为期只有两天半,却地跨湖南三市,涉及湖南的自然以及艺术、文学、风俗、科技、经济等多个文化方面,活动初衷就是通过人文交流,增强外国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了解。正如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陈发奋在分享会上总结发言中所说:“文化上的沟通和理解是政治互信和经贸合作的基础。”
虽然短短行程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沟通是理解的基础,接触是兴趣的开始,而理解和兴趣是则是国与国之间建立长期友好关系的保障。
来源:中国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