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自治区级“非遗”项目
跳舞、技艺和民俗居多
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和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10个大类,其中民间文学4项;传统音乐7项;传统舞蹈27项;传统戏剧4项;曲艺1项;传统体育游艺和杂技6项;传统美术2项;传统技艺27项;传统医药5项;民俗18项。
西藏是歌舞的海洋,而且不同地方民俗也各不相同,传统技艺众多,因此,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遗项目,以传统舞蹈、传统技艺和民俗三大类居多。这此项目有拉萨藏历年、堆龙望果节、堆龙春播习俗、白朗斗牛节、藏族文房四宝、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青稞酒酿制技艺、堆龙古荣糌粑制作技艺、林芝工布箭舞等。
国家级“非遗”项目
各地市藏历年、望果节集体申报
自治区非物质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阿旺告诉记者,近日,我区已将61个“非遗”项目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多数为刚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这些项目中拉萨藏历年与日喀则藏历年、林芝地区的工布藏历年一起申遗。
阿旺说,与申报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歌舞项目较多不同,即将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手工技艺项目和民俗项目比较多。申报“非遗”项目涉及9个大类总共有61项,其中民间文学类2项,传统音乐类3项,传统舞蹈类15项,传统戏剧3项,传统体育、游艺和杂技类2项,传统美术类2项,传统技艺类15项,传统医药类2项,民俗类17项。
除了拉萨藏历年与日喀则藏历年、林芝地区的工布藏历年一起申遗外,还有堆龙、吉纳、颇章乡三地望果节也一起申报,而且堆龙春播习俗、白朗斗牛节、波密西巴斗熊节等也将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另外,藏族文房四宝、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青稞酒酿制技艺、堆龙古荣糌粑制作技艺等一批“非遗”项目也要申报。
金字塔型
“非遗”保护体系日趋完善
近年来,我区加强了“非遗”普查力度,加快了“非遗”名录建设,加大了“非遗”传承和保护力度,使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区有6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3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22项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34名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自治区非物质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彭措朗杰说,目前我区已经初步形成金字塔型“非遗”保护体系,塔尖有藏戏、《格萨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60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名录的222个项目,构成了金字塔的塔身。另外,拉萨市、萨迦县等各市、县陆续公布市级、县级“非遗”保护名录,这些构成金字塔的塔基。
彭措朗杰说,我区正在积极着手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对文化遗产比较集中而急需保护的区域,进行大面积的保护,初步确定拉萨吉曲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日喀则娘曲文化生态保护区,吉曲文化生态保护区沿拉萨河流域,东起墨竹工卡县的直孔沟,西至尼木县,娘曲文化生态保护区沿娘曲河流域,从日喀则市至江孜县。
下一步,我区将通过“非遗”保护法规的完善,动员全社会来对西藏“非遗”进行全面保护,使其得以更好地传承、弘扬。
(来源:《西藏商报》/中国西藏新闻网 董昌俊)
上一篇: 新疆“非遗”项目达3772个 |
下一篇: 天津市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