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近日,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率调研组到三都水族自治县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生产性保护情况。
调研组先后来到三都县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中心,国家级马尾绣传承人韦桃花、宋水仙家庭作坊,参观水族工艺马尾绣生产性保护以及水书习俗等民族文化的情况。
近年来,三都县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非物质文虎遗产名录体系,目前,有“水书习俗”“水书马尾绣”和“水族端节”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项,省级13项、州级14项、县级47项;有非物质文化国家级传承人2名、省级2名、州级12名、县级163名。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相传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手工艺术品,被人们称为“刺绣中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合理开发利用马尾绣这个优秀的民族文化项目,使其得以“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三都县委、县政府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开发马尾绣,着力加大了对水族马尾绣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同时以“公司+基地(协会)+制作能手”的方式来打造和生产销售马尾绣。
调研组对水族马尾绣进行参观了解后,对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称赞不已,并指出,马尾绣的发展与传承受到很多条件限制,传承人较少,需要加强对马尾绣技艺的培训工作。同时要求宋水仙等马尾绣传承人要努力对一些老旧和高难度的技艺进行研究,把更多精湛的技艺传承给人们,促进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发展壮大,向世人展示更多水族文化艺术的魅力。
上一篇: 重庆公布第四批非遗名录 |
下一篇: “中国非遗年俗文化展示周”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