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曲艺类非遗“宁波走书”在奉化保护传承的生动实践
发布时间:2017-11-02 11:27 来源: 编辑: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信息来源: 2017-11-02

    宁波走书又名“莲花文书”、“犁铧文书”,诞生于清朝末期,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主要流行于宁波地区的奉化、鄞州及周边县市(区),影响力涉及舟山、台州等地,是浙东地区比较有名的一个地方曲种。时至今日,宁波走书因其通俗易懂的唱词、跌宕起伏的情节、原汁原味的伴奏以及最接地气的唱腔,在奉化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008年6月,“宁波走书”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保护“宁波走书”,对于传承地方民间曲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浙东地方曲种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为此,奉化对“宁波走书”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颇为重视,形成保护、传承、展示、宣传、教育等不同功能的基地链,并通过多种创新途径,使该项目的艺术精髓得以进一步的传承和弘扬。基本做法如下:

    一、拓宽思路,探索宁波走书公演与商演相得益彰的保护传承新方式
    “宁波走书”作为一项曲艺类的表演项目,要想在新时期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形式中依然呈现其独特的魅力,演出平台显得十分重要。
    一是政府搭台,实现公益演出常态化。2017年5月奉化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宁波市奉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为奉化的非遗项目保护提供了政策上的有力支持。近年来,每年安排的公益性宁波走书表演经费12万左右,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发放给传承人每场1200元。同时奉化文化部门积极开拓公益性演出平台,努力将走书表演转化为生产力,使其在生产实践中得到积极保护,实现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2011年起在奉化电视台开办电视书场,录制节目,周一至周五每晚播放,次日两度重播。该节目已坚持数年,至今已录制1000余集,并成为当地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二是商演助力,形成“公商结合”新态势。让传承人有舞台可演,让宁波走书有平台可唱,公益演出与商业演出并驾齐驱。“宁波走书”传承人努力尝试市场运作,不仅在奉化扎根,还积极走出当地,在镇海、北仑及舟山等周边地区进行商业演出。此外,在很多婚庆、宗祠圆谱大会、开业庆典等场合,均形成了邀请宁波走书助阵的商业态势。多名传承人年演出量十分可观,非遗魅力良好呈现。以一位“宁波走书”传承人朱玉兰为例,她长期活跃、忙碌在宁波地区,至少已演出6000多场次,是宁波地区活跃在走书舞台的主要力量,平均每年受邀参与公益性和市场化演出300余场,年收入达到30-50万元。
    三是品牌打造,扩大宁波走书影响力。“群乐?艺学堂”流动书场国遗项目“宁波走书”进基层活动是奉化文化部门重点打造的品牌项目,已连续举办三年。在2015年开展38场试点演出引起强烈反响的基础上,持续推进流动书场进文化礼堂巡演活动。2016年全年推出108场,2017年计划安排120场,至今已完成114场。2018年的演出计划正在制定中,力争将这项品牌活动持续开展下去。在收获百姓良好口碑的同时,使得这项传统的老底子曲艺项目重新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该项活动启动以来,已走遍了奉化下辖的11个街道(镇)的主要村落(社区、广场),三年的巡演活动使得在奉化听宁波走书成为常态。
    二、注重实效,寻求宁波走书非遗精华与校园文化相辅相成的保护传承新内涵
    “宁波走书”作为一项以方言表演为主要特色的传统曲艺,被很多人认为是“老年人特殊的喜好”,传承人也普遍出现年龄结构老龄化的态势。如何挖掘新一代年轻力量加入到“宁波走书”的传承队伍显得迫在眉睫。奉化文化部门将“宁波走书”传承列为工作重点,将目标重点倾向校园。
    一是“进入”校园,让孩子们感受宁波走书魅力。当“非遗” 搭上了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顺风车”,孩子们有了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传承人走进校园,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表演宁波走书,很多孩子被走书故事中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一段段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
    二是“深入”校园,让孩子们融入宁波走书情境。2017年,奉化区文化馆与奉化区实验小学达成共同培养计划,实施“宁波走书”在该校的传承、培养工作,“宁波走书”也被列入该校的校本课程。在该校一至五年级的学生中,有100多人有意学艺,经初步筛选后,50多人进入最后一轮面试,多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对孩子们的表现打分,最终有30人入选说唱班,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教学,这些小学生已基本掌握宁波走书的唱腔和表演,已能登台演出原创小剧目《巴人传》,并在各类比赛中斩获佳绩。下一步,实验小学的走书培训班还将持续进行,并计划在松岙镇中心幼儿园开设幼儿唱腔启蒙班。
    三、立足创新,找准宁波走书传统经典与现代新作交相辉映的保护传承新路径
当“宁波走书”扎根现实并走进市场,是一成不变,还是跟随时代做必要的创新?奉化文化部门深入思考,认为均不可取其极。因此,传统和现代应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契合。
    一是传承经典,传唱好传统优秀剧目。经典的剧目深受百姓喜爱,“宁波走书”传承人认识到了这一点,所演的剧目多为如《隋唐英雄传》《薛刚反唐》《红袍绿袍》《大明剑侠传》《薛仁贵征东》等传统长篇书目,这些大书常被老百姓津津乐道且百听不厌。
    二是挖掘特色,创作新时代本土作品。在充分保护这些传统剧目的流传基础上,还积极探索创作的新方向,围绕当下时代热点、中心工作,创作了一批弘扬主旋律、歌颂新时代的走书作品,如反映奉化籍宋代词人林逋高洁品质的《梅妻鹤子》,抒写家乡奉化籍著名作家巴人先进事迹的《巴人传》,宣扬新农村建设的《和美乡村》《一只煤气瓶》《农民老阿哥》,宣传五水共治精神的《一对老夫妻》……这些新创作的剧目,在各级各类文艺演出中均精彩亮相,收获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