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19年2月18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称湖南湘西州)首批10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分别在花垣县、凤凰县、古丈县、龙山县和吉首县等地正式挂牌。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认真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有关要求,以列入“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的花垣县为重点,积极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此次首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重点结合了当地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把振兴传统工艺与推动精准扶贫相结合,将丰富的非遗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主动对接市场,积极开展宣传,有效带动了当地贫困人口的就业增收。目前,工坊订单总量超过1100万元,人均月收入800-2000元左右。
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非遗+扶贫”工作,要求各地持续加大精准扶贫工作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部党组要求,加强对各地的业务支持和工作督导,积极推动各地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共同推进“非遗+扶贫”工作。年初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先后组织有关企业和单位赴湖南、新疆等地开展专项调研,推动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系统部署“非遗+扶贫”相关工作。截止目前,湖南湘西州、甘肃临夏州、贵州黔东南州、四川凉山州、青海同仁县、河北丰宁县、新疆墨玉县、广西龙州县等8地已挂牌设立61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西藏尼木县和云南怒江州正在加紧推动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设立工作。
下一步,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将积极对接国务院扶贫办,继续落实《关于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通知》有关要求,协调相关企业和单位,继续推动“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鼓励条件成熟的地区向全省推广。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将积极对接各大销售平台,举办展览展销活动,帮助各地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产品扩大销售,发展市场,有力带动当地贫困人员提高收入。
上一篇: 鲁渝共建非遗扶贫培训成果展 |
下一篇: 年画如何走进新年俗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