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厦门市文化馆创新数字化服务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4-12-09 16:15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4-12-09

    近日,厦门市民在家打开电视就能发现,互动电视新增了“厦门市文化馆远程辅导”栏目,只需点播就能享受厦门市文化馆的服务。这是厦门市文化馆联合福建广电网络集团,利用电视信息传播与收看的特点,通过有线数字电视平台的远程视频点播,推出的一项便民、惠民文化服务。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坚持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当今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厦门市文化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近期,我们走访了厦门市文化馆,现场感受数字文化服务的风采。

 

  厦门市文化馆是厦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主要阵地和窗口,长期以来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以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为立足点,做了大量文化惠民工作。为进一步构建“现代、基本、均等、标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美丽厦门”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厦门市文化馆努力创新数字化服务新模式。

 

  以惠民乐民为导向

 

  2007年,厦门市文化馆开启 “数字文化馆”建设,推出官方网站(www.xmwhg.com.cn)。几年来,不断调整、改版,现今的厦门市文化馆官网,为公众提供着更广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目前,已有140余万人次登录厦门市文化馆官方网站浏览信息。2010年,开通官方微博“厦门文化馆_厦门美术馆”,吸引了8000多名粉丝的关注和互动。2013年,当微信成为时尚达人们喜好的交流工具后,厦门市文化馆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xmwhgxmmsg),实时发布丰富多彩的群文活动信息、资讯等内容,深受群众喜爱,发布信息经常被关注并转发。

 

  厦门市文化馆网站、微博、微信“三管齐下”的服务、供给模式,实现了全市城乡群众全覆盖,24小时为群众服务,并为全市各级尤其是基层文化单位提供了信息发布和经验交流的平台。借助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带动了全市群文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形成了全市群文工作与活动信息资源共享、市区联动、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

 

  以便民服务为核心

 

  厦门数字文化馆的打造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免费开放服务项目力求做到新颖、独特、益智、有趣,贴近当地的文化传统,贴近老百姓的文化需求,让人民群众乐于接受、积极参与。

 

  数字化平台报名与管理。市民足不出户即可参与报名,只要登录厦门市文化馆的网上报名系统轻轻一点,报名成功后市民就会收到贴心的短信通知,并自动编班生成学员卡。特殊情况需调课或停课时,工作人员只需在电脑上点击“输入、发送”,即可完成所有通知工作,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

 

  开放“远程辅导”平台。通过对资源的数字化整合,厦门市文化馆在网站、手机和平板客户端、互动高清电视等新媒体平台上,全方位打造“厦门市文化馆远程辅导”栏目,市民能随时随地点播喜爱的节目,“一台电脑、一台手机、一台电视”即能满足市民的学习需求。“远程辅导”栏目的开通,使文化馆保存的珍贵影音、图片资料得以推广和普及。

 

  启动手机客户端、APP等数字化建设工程。结合“数据库”和“远程辅导”系统,利用丰富的群文动态活动、馆藏美术精品和非遗项目展示等信息、图片、视频等数字资源,建设并开放厦门市文化馆手机、平板移动客户端,在拓展现有客户端栏目和内容的基础上,陆续开发多种专题客户端,使得公共文化真正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千家万户。

 

  以增强互动为目标

 

  厦门市文化馆重视与参与者的交流互动,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交互平台不断拓展与创新,由最初的网站、微博、微信,拓展至数字化平台、“远程辅导”平台、数字化电视平台、各种移动客户端项目。

 

  随着厦门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新增了网络互动游戏、创新互动板块。在线博饼和智能馆藏美术精品拼图等让文化爱好者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普及了闽南民俗文化,提高了审美情趣。

 

  除此之外,文化爱好者还可以在个人主页上传自己喜爱的文化活动视频,充分发挥个人参与文化事业的能动性,让群众成为文化传播的发起者和推动者。

 

  厦门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取得的创新与突破,得益于厦门市委、市政府和市文广新局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在厦门市文化馆,能深切感受到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给群众带来的方便与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