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2014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第3分会场:馆员的胜任力与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14-12-10 15:46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4-12-10

  1010日下午15:30-17:15,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图书馆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建国国际会议中心5号多功能厅以“馆员的胜任力与继续教育”为题举办了年会第三分会场学术报告会。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如花老师、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院耿骞长老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段明莲老师、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伍清霞老师、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沈固朝老师分别作了报告。参会者坐满了所有5号厅座位,还有不少听众站着听。 

  黄如花老师以 “MOOCs背景下信息素质教育的变革”为题做了报告,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图脸、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信息素质教育方面的最新动态,从信息技术、信息环境、用户需求、信息概念等方面分析了MOOC背景对信息素质教育变革的需要,重点分析了信息素质教育内容的变革,包括教学范围宽泛化、教学内容定制化、教学单元碎片化、教学素材富媒体化、教学模块趣味化,并以爱课程网“信息检索”MOOChttp://www.icourse163.org/ course/whu-29001#/info)为例,介绍了如何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变革。黄老师在慕课上线的《信息检索》课程给广东全省图书馆员发了学习信息,获得学习证书的学员,同时也可以免费获得继续教育的证明。目前登记的学员超过200人。 

  耿骞老师的报告题为“公共图书馆馆员胜任力分析”。鉴于有关图书馆员胜任力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已有的研究也多是以高校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对于公共图书馆员的胜任力研究较少的情况,北师大设计和开展了胜任力特征模型的研究,通过377份开放式问卷对胜任力(自评每一项能力的强弱程度,分为5个等级)、工作绩效(测试馆员的工作表现)和基本信息(性别、年龄、部门、职称、职业发展阶段、获奖等)的调查,并利用SPSS对问卷进行的分析,包括因子分析、信度检验、回归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报告归纳了胜任力的六大因子和35个特征,并比较了国外的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为:第一,基本知识和业务能力、相关学科知识、计算机运用能力、职业态度和服务精神、情绪适应能力、组织沟通能力构成图书馆员胜任力特征;第二,应参考胜任力特征对图书馆员培训项目进行设计;第三,注重职业自豪感、情绪适应能力、组织沟通能力方面的培训。通过构建胜任力模型能够为继续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图书馆员进行相应的继续教育,对图书馆员的绩效、考核、招聘等也能给予一定的指导。 

  伍清霞老师的报告主要从广东省图书馆员继续教育遵循的法规、制度;广东省开展图书馆员继续教育情况;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开展的馆员继续教育情况三个方面介绍了广东省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情况。目前广东省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法规、制度,主要遵循《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和《公共图书馆管理规范》。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是目前广东省开展馆员继续教育的时间最久、方式最多、范围最广、效果显著的机构。继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学历培训,是武汉大学广东函授站;(2)课程进修班:为了提高县区图书馆员专业素质,在武大信息管理学院老师的支持下,今年开始招收县区图书馆的馆员跟随本科班和研究生班免费学习;(3)短期培训班是每年举办两期,面向全省招生,每期大约有150人,学时是45天,其中一期基础班,另一期为高级研讨班。(4)合作举办培训班:积极与地市图书馆、各学会合作举办培训班;(5)面向全省图书馆员免费开放的图书馆知识系列讲座。(62012年,建立了广东省图书情报专业继续教育网络学习中心,作为面授方式的补充,向全省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开放免费学习;(7)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的其他各种形式。广东省图书情报专业继续教育网络学习中心面向全省图书情报专业人员开放,学习是免费的,为了继续教育证明不被滥用,需要证明则收取少量的费用。平台目前有图书情报资源约1000学时。其他如文学、艺术、心理学等方面课程约2000学时。 

  沈固朝老师的报告题为“从馆员胜任力的潜力培养谈检索课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报告从检索课——一个未来图书馆员或情报工作者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咨询工作胜任力培养这个角度来探索胜任力问题。报告回顾了西方检索课程改革的经历以及南京大学引入相关研究并进行课程改革的的情况,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尤其强调了重视了知识的灌输而忽视胜任力的培养,即学生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提高用户信息素养的问题是目前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和馆员信息获取能力教育应予关注的主要问题。为此,报告者提出按胜任力培养的标准而需要更新的几个观点:第一,需要将“信息检索”的概念扩大到“信息采集”;第二,鉴于我们面临的是注重多样化、个性化和市场化的学生群体以及他们毕业后将面对的是要求资源共享、信息可靠、费用低廉、隐私和知识产权得到保护、基于个性化服务的用户群,检索课应更多关注“人”的因素,如果忽视了馆员与用户之间的诸种障碍,检索知识的利用就无法实现;第三,由于信息不等于情报,而用户大多需要解决问题的知识,检索课应更多地关注情报的搜集和分析;第四,学习方式要更多地转向探索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尝试解决问题;第五,思维能力的训练重于信息源知识和搜索技巧的灌输;第六,检索课要注意信息载体和信息传播工具的变化,尤其是隐性知识的获取工具和新型、高效、实用的网络检索工具;第七,教师要关注教学方式的转变,以适应解决问题的“胜任力”培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