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2014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第4分会场:图书馆员——新环境下用户问题的解决专家
发布时间:2014-12-10 15:47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4-12-10

  201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于1010-11日在北京举行,期间用户研究与服务专业委员会于10日下午在第四分会场主办了“图书馆员:新环境下用户问题的解决专家”主题报告会。当日的报告会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90余名参会代表,其中包括来自新加坡的国际图联执委、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副总裁严立初女士、上海科技大学图书与信息中心主任张甲教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孟连生教授等。王世伟主任首先介绍了本会场主题的缘起。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制造、空间地理信息集成、智慧城市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融入图书馆的服务,对原有图书馆服务形成颠覆性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新目标,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现代化和智慧化的新要求。这两大新环境都对图书馆员如何在新环境下成为解决问题的专家的新定位提出了挑战。在新形势下图书馆服务究竟如何创新,四位报告人将从创新数据、阅读障碍、布局创新和服务创新的角度与大家一起展开讨论。 

  

  

  继而四个主题报告及专家点评精彩亮相。 

  报告一:上海图书馆创新型数据服务。报告人:赵亮,上海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图书馆系统网络中心副主任。点评专家:王世伟教授,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副主任、用户研究与服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信息研究所所长。 

  赵亮主任的报告从最常见的读者借阅数据入手,介绍了上海图书馆如何通过视角新颖、分析精细、呈现生动的方式,将读者阅读数据分析工作做得鲜活无比。通过大众版和个人版的读者阅读账单,使图书馆的阅读推广、资源建设、服务设计工作,更加科学、到位,更易获得公众关注和参与,变阅读为“悦”读。除此之外,上海图书馆还通过各种高度可视化、实时化的读者借阅数据,将阅读推广工作做得活色生香。而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都有赖于一群富有激情、来自不同岗位的年轻馆员的精诚合作。通过报告,强烈地感受到上海图书馆一批青年馆员饱满的工作热情及强烈的创新意识。 

  王世伟教授点评到:在这个大数据普遍存在的环境中,图书馆如何顺势而为,将大数据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并相互融合、协作、促进,共同产生创意,上海图书馆在此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报告二:发现知识设计服务。报告人:束漫,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教授。点评专家:初景利教授,用户研究与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学图书馆编辑出版中心主任。 

  束漫教授基于设计思考的理论框架,介绍了公共图书馆应该如何规划针对阅读困难症读者的特殊服务。报告介绍了阅读困难症儿童的主要病症、国外及港台地区的相关法令、以及英国许多公共图书馆的相关服务措施。相对于其他特殊群体的读者服务,大陆地区对阅读困难症读者的关注过去的确比较鲜见,束漫教授的报告对于聆听的代表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与知识普及性。 

  初景利教授点评到:也许有人会说,现在很多正常人都没有机会利用图书馆,为啥还要关注特殊人群。我们说正常人可以自助,而特殊人群必须得到他人的帮助,这正是我们图书馆努力的目标,是我们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报告三:公共图书馆服务新形态。报告人:方家忠,广东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广州市图书馆馆长。点评专家:卢海燕,用户研究与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部主任。 

  方家忠馆长的报告从书店形态的改变说起,引申出图书馆是否也面临类似的困境的设问。报告介绍了广州图书馆借新馆建成之际,借助第三空间的理念,重构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思路与实践。通过这个多元文化窗口、公众共享空间的建设,读者在广州图书馆内可以充分实现公众交流、舒适阅读、快乐分享的各种功能。这些功能有些是图书馆提供的,有些是读者自己组织的。各种功能相辅相成、有机融合。 

  卢海燕研究馆员点评:方馆长报告以广州市图书馆新馆开馆服务为案例,生动、详细,有理论有实践。广州市图书馆的服务实践是我国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努力与尝试,其特点有五新,即建筑新、布局新、功能新、服务新、理念新。在理念方面,一是体现出图书馆服务主体和服务客体在服务过程中的相互转化的特点,这是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发展趋势;其次是服务成果取得的过程实际上是图书馆和服务对象共同合作创造的。五新的核心要素是人的要素,是将读者置于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地位,充分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对人的尊重。一个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如果掌握了民众,使民众在图书馆的服务中得到最高的尊重,实际上市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报告四:新环境下的医学信息服务与创新。报告人:陈锐,用户研究与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解放军医学图书馆馆长。点评专家:初景利教授。 

  陈锐馆长的报告相当全面地阐述了当前图书馆面临的危机与挑战;详尽地介绍了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作为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图书馆,从战略规划、资源建设、知识服务、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五方面所进行的创新与实践;最后展望了图书馆的发展前景。报告最后借用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的经典论述:“能够存活下来的物种并非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最适应变化的”,点明图书馆应时时匹配社会和技术环境的发展,为用户提供适应度高的服务,从而获得自己存在及发展空间。陈馆长的报告自始至终激情澎湃。 

  初景利教授点评到:面对瞬息万变的大环境,各类图书馆均应有充分的准备与对策。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图书馆,专业图书馆面临的挑战更大,图书馆员作为解决用户问题的专家,不但要帮助到馆的用户,还要成为解决不到馆用户的问题的专家。 

  四位主讲人极具创新性的报告内容、清晰流畅的演说表达紧紧抓住了听众的注意力,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与探究的激情。在最后半小时的互动沟通环节,有来自国家图书馆、国家科学图书馆、安徽图书馆、河南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朔州图书馆等多位馆员向主讲人提问,探讨特殊服务空间设计、工作团队合作、地方图书馆为军队服务、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会后四位主讲人被没能提问的听众团团围住,场面感人至深。 

  

  张奇处长为本场主题报告会准备的《上图创新型数据服务资料汇编》、域外精美书签等颇受欢迎,供不应求。 

  分会场由用户研究与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郭依群主持,陈小敏委员也出席了本场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