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配合和推动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的开展和实施,进一步提高业界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能力,加强民国文献保护人才队伍建设,2014年11月25日,“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宣传推广活动广东站启动仪式暨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行。此次活动由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及广东省文化厅联合主办,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图书馆学会承办。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陈杭,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秘书长仲岩,广东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刘洪辉,副馆长倪俊明等领导嘉宾出席,来自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省社科院,全省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近百名学员参加学习。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在致辞中谈到,民国是中西文化碰撞,中西思想交融的特殊历史时期,民国时期文献反映我国特定历史时期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变革的载体和原始记录,蕴涵着珍贵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民国文献保护计划”的开展对民国文献普查,民国文献保护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效。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长刘洪辉在发言中说,广东在中国近现代史、民国史上,尤其是辛亥革命、护法运动、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广东因此也拥有相当丰富的民国时期历史文献馆藏。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民国文献破损情况十分严重,抢救保护民国时期文献刻不容缓,意义重大。广东高度重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在民国文献整理出版、人才培训、民国文献修复和库房改造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效。
启动仪式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倪俊明副馆长主持。仪式结束,领导嘉宾和学员移步展览长廊参观了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系列展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提供的民国文献实物格外吸引嘉宾和代表。
此次培训班课程共有六门。分别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主讲“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概况,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刘小玲主讲民国资料、图书的著录,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朱芊主讲民国资料、图书的标引,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延卫平主讲全国联合编目系统民国时期图书馆藏编制和添加,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倪俊明主讲近代民国报刊文献的史料价值及其保护整理,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吉奎主讲民国文献与民国史研究。
此次宣传推广活动还特别安排了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杨作题为《胡汉民与蒋介石的“党权”与“军权”之争》的讲座,引发了读者对民国历史及民国文献的浓厚兴趣,并为此次活动拉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