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下辖6区3市2县,人口760万。“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宁波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文化建设也翻开了新篇章,公共文化服务的各项指标更是走在同类城市前列,11个县(市)区实现了浙江省文化先进县“满堂红”,其中7个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鄞州区、慈溪市分别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据测评统计,宁波城乡群众文化满意度连续6年在85%以上。
我们坚持政府主导、以人为本,均衡为先、效率至上,统筹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较好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一、主要做法
(一)以系统化、社会化、市场化为导向,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理念。
一是系统化设计方案。市委市政府切实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统筹设计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内容、产品类型、供给方式、信息反馈、绩效评估等方案。同时,厘清并明确市、县两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职责,市级层面侧重示范引领、制度设计和统筹协调,以县(市)区为主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实施工作,构建县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是社会化整合资源。一方面,着手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机制,分工协作,整合各部门力量,共建共享文化设施,联合举办文化活动。另一方面,我们充分发挥宁波民营经济发达、民间参与文化事业发展热情高的优势,探索建立了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机制。全市民办博物馆已占博物馆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引进了联和院线、万达院线等6条电影院线。
三是市场化推进运作。首先,面向市场采购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县两级每年投入近5000万元用于购买戏剧、电影等各类文化服务,全市每年送电影下乡25000多场次,送戏下乡6000多场。其次是项目补贴。四个市级主要剧场每年开展高雅艺术演出400多场次,公共财政演出补贴1600多万元。最后,委托经营管理文化设施。国有公司宁波文化广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对投资30多亿的宁波文化广场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一体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益,降低了管理成本。
(二)以产品、设施、网络、队伍为重点,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
一是多元化供给产品。打造精品力作。全市专业院团三年创排30多台大戏,并采用全市巡演的方式把精品送到市民家门口。倾力打造天然舞台、天一讲堂、群星课堂等活动品牌,并在宁波电视台开设相应的文化类栏目,扩大文化传播。全市上下广泛开展市民文化艺术节、阿拉音乐节等节庆活动,努力营造群众参与的文化盛会。每年都举办或承办一些重大文化活动,如中国国际声乐比赛、中国戏剧节等等,让市民享受到高品位的文化大餐。引导文化消费,推出了宁波文化卡,满足群众发展性文化需求。
二是高标准完善设施。近几年来,我市累计投入近110多亿元,沿市区内的三条江河,建设了一条约四公里长的“三江文化长廊”,建成了一批满足区域群众文化需求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设施建设水平在全国堪称一流。各县(市)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建设高潮,文化馆、图书馆等设施领先于全国同等城市。
三是一体化构建网络。城乡一体化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已基本消除公共文化服务空白点;图书馆、文化馆等各种文化服务日渐丰富。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城乡演出院线制,通过以城带乡,让农村居民共享优质文化资源。
四是规范化建设队伍。明确了乡镇(街道)文化站长享受中层待遇,文化站长和文化员专职化程度不断提高,逐步建立起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村、社区文化员队伍。建立起了市、县、镇三级培训辅导机制,每年对乡镇(街道)文化站长和村(社区)文化员骨干进行全员免费培训。此外,还建立了一支30000多人的基层文化志愿者队伍。
(三)以均衡、效率为目标,体现公共文化服务宗旨。
一是以均衡发展保基本、促公平。一方面,构筑“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均衡布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基层文化宫实现高标准全覆盖,文化站和村(社区)基层文化宫平均面积分别达到5580平方米和767平方米,建成农村文化礼堂441个。另一方面,关注特殊群体,促进不同社会群体公平享受文化。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在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企业、工地、海岛等设立了1000多个流动图书馆。实施“广播电视进渔船”工程,保障海上作业渔民基本文化权益。
二是以效率建设保效能、促发展。从2008年开始,委托专业调查公司开展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和文化需求测评工作,疏通公众文化需求表达通道,使公共文化服务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坚持示范导向,典型引路,带动公共文化建设上水平。在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级先进示范的同时,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开展宁波市公共文化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树典型,抓样板,激发基层公共文化的创造力和活力,形成全市联动、整体推进促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格局。
二、几点体会
(一)文化自觉是前提。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但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代表文化发展的水平。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必须起到主导作用,因此首要的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的文化自觉,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二)强化保障是重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在组织领导、政策措施、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充分保障,形成健全完善的工作体系,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才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
(三)机制创新是关键。机制创新重在正确处理好政府、社会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运用市场化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和社会化,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宁波市将以承办2014年中国文化馆年会以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好这次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全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