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对于一个图书馆来讲,要想吸引读者,就必须不断采购群众需求的各类出版物。但是,长期以来,供需不对称是公共图书馆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突出矛盾,读者需求日趋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多元化、随机化,而图书馆提供的图书多是依赖采购馆员主观判断,无法精准把握读者需求,造成资金浪费、空间占用,读者拒借率不断上涨,图书馆服务效能不高。针对这种情况,2014年5月内蒙古图书馆开展了“彩云服务——我阅读、你买单,我的图书馆、我做主”创新实践活动,通过下放图书采购权力于读者的理念创新,外移借阅服务职能于书店的技术创新,真正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对接。
一、运行模式
彩云服务通过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真正将“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和公益服务的原则
落到实处。首先通过将图书馆新书采购权交给读者做主,下放图书采购权力于读者的理念和机制创新,真正地体现出了以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服务跟需求的对接。其次通过自主研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读者、书店、图书馆集“借、采、藏”一体化服务管理平台》的技术和服务创新,打破了读者书店图书馆三者数据之间的壁垒,为服务效能提升奠定了基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读者、书店、图书馆集“借、采、藏”一体化服务管理平台》将图书馆和书店的资源与服务集成整合,扩充资源总数,提供联合编目、资源共享、图书外借等一系列基于动态数据的云服务,让图书馆和书店成为“云图书馆”的服务终端直接为读者服务。彩云服务的采购范围扩大到呼和浩特市全市所有与内蒙古图书馆书目数据库和读者借阅数据库实现计算机联网的图书生产销售单位。
凡持内蒙古图书馆读者证的读者在任一(包括区内、区外)与图书馆数据交互平台实现计算机联网合作的图书销售单位,都可采购借阅。读者选好书后在书店柜台刷读者证、输入密码,即可完成读者下单购书环节。在书店工作人员对所购(借)图书进行条码和RFID芯片粘贴并通过光笔扫描转换后,系统自动将图书编目信息上传图书馆数目数据库,完成图书的图书馆编目业务操作。读者即可将图书带走阅读,在所借图书到期之前,读者通过图书馆自助还书机即可
进行还书操作,系统自动恢复读者可借阅图书数量。为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大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保障绝大多数读者的公共文化权益,内蒙古图书馆“彩云服务”一体化平台限定了持证读者每次在新华书店借阅图书的数量(持100元押金的读者证每次可借1本书,持500元押金的读者证每次可借2本书),并且读者所选图书不能超过在馆副本数的上限(自科书3本、社科书5本)。系统平台还设定,每位读者每月只能在与内蒙古图书馆合作的卖场借阅一次图书,借期为一个月,逾期不归还图书需缴纳滞纳金,并自动降低该读者信誉度。
“彩云服务”在内蒙古地区实施后,今后这种图书采购方式将成为内蒙古图书馆馆藏图书采买的主要方式,同时内蒙古图书馆年购书经费的1/3将用于购买蒙文文献、地方文献、工具书、报纸、期刊等文献,以保障图书馆传统藏书结构不变。
二、试点工作
内蒙古图书馆于2014年5月开展图书馆“彩云服务”创新实践活动。完成了新华书店(图书大厦)、新华书店图书馆服务点(内蒙古图书馆馆内)、内蒙古博物院书店、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四个试点单位的建设,彩云服务实施以来,已有1万余读者通过彩云服务购买12000多册图书,内蒙古图书
馆共支付购书经费40多万元,获得了广大读者极高的满意度。
三、基本经验
1.突出按需供给理念,以公众阅读需求为出发点、落脚点,转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一供给方式,建立健全自下而上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表达机制,落实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服务与需求有效对接。
2.以现代信息技术集成为基础,打造了多方共享平台,实现了数据共享、需求共享、渠道共享,打破了读者、书店、图书馆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了统筹整合、多方共赢。
3.将传统的采、分、编、藏、阅业务流程进行革命性和颠覆性再造。在世界上首创以读者为主导资源建设新模式,使读者首次从文献资源建设的接受者和终端转变为发起者与首端,成为文献资源建设的决策者。
4.实现了文化事业供给与文化产业供给有机结合,培育和促进了文化消费。把公众需求转化为文化企业的发展动力,带动了书店经营,产品创作与生产,激活了文化消费。
四、取得效果
1.获得基层老百姓广泛赞誉
“彩云服务” 首创以读者为主导资源建设新模式,使读者首次从文献资源建设的接受者和终端转变为发起者与首端,成为文献资源建设的决策者。使资源建设与服务无比
高效、快捷,适时提供了读者真正需要的书籍和服务,并以其广泛的参与度备受读者欢迎,成为一项深得民心的文化民生工程。
2.吸引众多媒体深度报道
“彩云服务”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吸引中央、地方各大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汉语卫视、内蒙古蒙语卫视、内蒙古新闻综合频道等新闻媒体进行追踪报道,累计刊播报道稿件20余篇。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正北方网、等30余家网站转载。
3.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
2015年1月文化部组织的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论证该项目时给予高度评价:一是理念创新。该项目以公众阅读需求为出发点、落脚点,落实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服务与需求有效对接的精神,实现服务理念创新。真正的把这个采购的权力交给了老百姓,还权于民。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加强了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二是效能创新。实现一般新购图书流通率100%,带动了图书馆服务核心指标——目标人群覆盖率、持证率、到馆率、点击率跨越式提升,是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一次革命;三是技术创新。以现代信息技术集成为基础,打造了多方共享平台,实现了统筹整合、多方共赢。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加大了文化科技创新力度;四是流程创新。再造传统业务流程,将传统的采、分、编、藏、阅,改造为以阅读为引领的全新业务流程,是对图书馆服务理论的重大突破。以人为中心的一种业务流程的再造。充分考虑了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样化文化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实现了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五是“彩云服务”可在内蒙古全区,甚至全国广泛推广,以县为单位一县一策的方式,模式相同,具体实施策略稍有变化,体现个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