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文化厅在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视频会议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16-11-28 11:06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6-11-28
近两年来,湖南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主线,严格执行国家指导标准,以创促建、重点突破,公共文化建设水平得到新的提升。2015年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比上年增加0.29平方米、每万人拥有“三馆一站”公用房建筑面积比上年增加100平方米,文化建设指标在全面小康六大指标中增幅最大,增长11.2个百分点。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行“七纳入”,即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纳入党代会报告、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精准扶贫条例、纳入省重点改革事项、纳入为民办实事考核内容、纳入脱贫考核分值。在刚刚闭幕的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将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各项要求作为全省建设文化强省的内容写入了党代会报告。省委书记、省长、分管省领导多次专题调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出台了我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戏曲传承发展、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联系会议制度,成立省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家库。公共文化工作比重在全省绩效考核中由原来的20分增加到50分,新增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文化市场两项考核指标。四次召开全省现场推进会,组织督查、抽查,推动工作落实。
二、坚持实施标准,务实推进
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示范区创建工作,长沙、岳阳、株洲作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市,其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建、管”体制建设、文化志愿服务、文化调研、艺术创作等工作均取得突破性进展,湘潭、郴州、湘西作为国家级项目的示范单位形成了可复制的经验。省财政投资4500万元,促进14个县市区创建省级示范区工作,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涌现出“项目带动、多方募集、建整扶助”的“慈利模式”,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的“隆回模式”,集中统一建设的“怀化模式”。加大整合行业协会、各类社会组织等资源,充分发挥其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出台《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全省登记注册文化志愿者近8万人。一批省级重点文化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在建县级文化设施重点项目329个,总投资119.2亿元。有7个市州地标性文化场馆建成使用,在建重点项目219个,总投资114亿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新创重点剧目41台和一批优秀小戏小品、群众文化作品,举办了第五届湖南艺术节,广泛开展各类公益性文化展演、展示、讲座等活动,每年送戏下乡1万场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免费开放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
三、坚持精准发力,补齐短板
积极引导文化资源向大湘西、武陵山片区等老少边贫地区倾斜,投入专项资金6647万元为51个贫困县2791个村添置文化器材。为边远地区统一配送演出通勤车、流动服务车157辆。“十三五”期间将新建28个县级重点特色博物馆,实现贫困地区一县一剧场。实施“百千万”文化人才提升工程。每年选派1000名优秀文化工作者到贫困地区工作和提供服务。支持和引导文化旅游、非遗文创产业发展,推动15个贫困地区文化旅游项目获得国开行近35亿元支持合作额度。稳步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贯彻落实我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确保到2020年全省范围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达到中央的目标要求。2016年省政府将村级文体小广场建设纳入全省各级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启动全省贫困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全省6989个贫困村的文化设施进行摸底,用三年时间,投资57.45亿,使所有贫困村公共文化实施达到“七个一”标准,即一个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器材。从2016年起,由省级主导在贫困地区建设688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其中2016年400个,2017年建设288个。贯彻落实《湖南省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引导各地依托已建成的村级文化中心常态化开展文化服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已建成1.5万个,覆盖率为67%,文体小广场已建成1.37万个(标准化文体小广场2939个),覆盖率为48%。
四、坚持创新服务,提升效能
创新服务提供模式。出台了我省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4个县市区实施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试点。完成湖南图书馆、省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将可复制经验向全省文化馆推广。积极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开展15项制度设计课题研究。创新服务评价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绩效评估制度,建立专家考评与委托第三方独立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创新文化服务载体, 实施“互联网+文化”行动计划,实现网上网下群众文化互动。我们打造的的“公共大戏台”、“乡村大舞台”等群众文化品牌被中宣部作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案例予以推广。连续六年打造“欢乐潇湘”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活动,从村、社区层层打擂台,让群众广参与、让草根当明星,每年吸引3000万人次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我们还率先举办我省首台电视戏曲春晚——“百花争春”,率先开展戏曲动漫进校园活动。率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广场舞,编创的《湖南原创广场健身舞》教材网上点击率780万次,参与群众达1000万人,其做法先后被中宣部、新华社内参等媒体刊发。
下一步,湖南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继续立足全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长效常态为目标,以基层为重点,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打造普惠均等、实用高效、群众满意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湖南文化强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