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北京市文化局在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视频会议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16-11-29 09:58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6-11-29
  

    中央两办《意见》印发后,在文化部的指导下,北京市文化局迅速行动,立即部署落实。一是迅速成立起草小组,制定《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等“1+3”文件,落实《意见》要求。二是迅速成立市、区两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牵头19个部门,形成齐抓共管的共建机制。三是迅速建立首都示范区创建机制,推动《意见》落实到基层。《意见》和北京市“1+3”文件实施两年来,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制定“一二三四五”的公共文化建设发展思路,出政策、建机制、搭平台、树品牌、育人才,多措并举。“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参与权和选择权。“二”是强化阵地和文化民生“两个意识”。“三”是构建公共图书服务、文化活动、公益演出三大配送体系,对接群众需求。“四”是推动实现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和数字化。“五”是实施五大工程。

  第一是,实施引领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联席会议召开部署会,印发了《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和分工》,明确五年工作目标;制定了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及其目录,吸引社会参与;出台优秀群众文化项目扶持办法,安排1200万,对优秀群众原创作品、文艺团队、品牌活动进行激励和扶持。

  第二是,实施示范工程,推动创新发展。根据文化部、财政部要求,做好国家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创建、验收和后续巩固工作。借鉴国家示范区创建经验,启动首都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创建国家和首都示范区,创新了机制,搭建了平台,调动了地方党委、政府的积极性,强化了主体责任的落实。

  第三是,实施提升工程,提高服务水平。搭建市级综合平台,举办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贯穿全年,覆盖全市,带动四级文化活动联动开展。系列活动由歌唱北京、舞动北京、戏聚北京、艺韵北京、影像北京和阅读北京六大板块组成。每年举办各类活动2万余场次,参与群众达3000万人次。力推动群众原创作品创作,第十七届全国群星奖比赛,曲艺《丰碑》获得群星奖。开展“农村文艺演出星火工程”等公益惠民演出,每年达万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试点社会化运营,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升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委托第三方,对乡镇街道综合文化中心运营情况进行评估。目前全市文化设施6743个,覆盖率达98%

  第四是,实施对接工程,推动供需对接。将益民书屋整合到公共图书馆体系中,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发挥效能,提高服务。北京与天津、河北签订公共文化、人才交流等战略协议,推动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开展送福到家、暖心工程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文化惠民逛庙会 欢欢喜喜过大年——北京市政府向市民发放免费庙会门票”活动,创新文化惠民方式和途径。

  第五是,实施培训工程,抓好队伍建设。目前,全市现有街乡、社区村基层文化队伍10379人,其中基层文化组织员7583人,文艺团队9204支,文化志愿者3.27万名,文化志愿团体311个,参与人数28万人。按照六会标准(会做群众工作、会组织活动、会指挥、会乐器、会跳舞、会电脑),实施千名文化组织员培训计划,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每年培训1000名,现已培训2500人。

  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扎实落实文化部的要求,创机制,搭平台,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力度,把《意见》落实到实际举措中,落实到基层,落实到群众的满意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