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一些在北京紫竹院公园晨练的老同志们自发组成了一支合唱队,在团长宏汉仁的带领下,取名宏声合唱团。一年后,这支合唱团就从初始的二三十人发展到了二三百人,成了紫竹院公园里最大的群文队伍之一。合唱团中一些有一定歌唱基础的人后来又自发成立了小合唱团,人员和活动时间相对固定,他们希望歌唱水平能有所提高并能以小带大。
2014年10月,文化部离退休干部局在紫竹院公园宏声合唱团开办声乐班,邀请中央歌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闫秀芬到现场教学,时间两年,今年10月结业。日前,离退休干部局为这个班举办了一场结业座谈会,局领导班子成员悉数到场,“这在我们开办的70多个活动班里可是从没有过的待遇。”离退休干部局局长熊远明笑着说。然而,合唱班的成员们在现场却都纷纷表示更希望做一名“留级生”,舍不得毕业。
最直接贴心的服务
建立在宏声小合唱团基础上的合唱班注册学员51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8岁。班级成立后,学员们从不识简谱、不会发声的零基础,逐步了解发声方法,识谱和合唱水平大幅度提高。学员们对能够得到专业老师的辅导备感幸运,特别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虽然是露天上课,但老师和学员们两年来风雨无阻,“下雨就到亭子里面练,刮风就到背着风口的地方练。”最终圆满完成了教学课程。2015年12月,在文化部老年大学教学成果汇报演出中,宏声合唱团的表现收获了众人的掌声与肯定,他们的表演也展示了教学成果。
“老年大学向社会开放是中央的要求。早在几年前我们就发现,公园已经成为老年人活跃的活动场所,我们就开始考虑为老年人提供更直接、贴心的服务。这个班就是直接服务中老年人的一个尝试,现在看来很成功。”离退休干部局副局长聂久祥说。
实际上,离退休干部局自2006年11月成立老年大学以来,通过集中办学和分散办班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在北京不同区域开设了11个教学点,方便老同志就近学习。2014年,老年大学的教学规模逐步扩大,并开始在紫竹院公园、莲花池公园将业余合唱团组织起来,开办露天的声乐班,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这个合唱班是离退休干部局发挥文化部艺术资源优势,开拓老年大学办学渠道、直接为社会上的老年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试点。”熊远明说,举办这样一场座谈会,是希望大家能谈谈两年来的参与感受、收获和意见建议,好及时总结,为再办类似的班积累经验。
从没有这么接地气
在紫竹院公园的授课是露天的。两年来,每周四上午上课两小时。闫秀芬笑言:“过去从没有这么接过地气。”
闫秀芬回想起第一次和学员们见面,大家给她表演了一次,看到学员们的基础和水平,她有点想打退堂鼓。过去她在中央歌剧院听到和接触到的都是拔尖儿的歌唱演员,面对这样的人员构成和水平,她实在没有信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上课需要有课堂秩序、需要专注,但是在室外上课,受天气、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有很多困难。“当时局领导一直说不要有压力,因为这是一个实验班,并不要求结果,最终我选择接受了。”
作为有过军人阅历的演员,闫秀芬把这项教课当作一份任务来完成。学员们的年龄都比较大,教学既要使合唱达到一定水平,又要关照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没办法要求太多,只能将过去的教学内容掰开揉碎转换成通俗易懂的、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闫秀芬有个性,也有脾气,但面对这样一群高龄学生,只能修炼自己的脾气和性子。“我很怕发了脾气,对不起这么多大清早从四面八方坐公交、地铁赶来的学生,只能说服自己再多一些耐心。”两年间,让闫秀芬感动的事也历历在目,比如许多80多岁的学员都风雨无阻地来上课,“每次天气发生变化,尤其是冬天,大家都会给我送衣服、倒热水。”
健忘却十分认真的学员
健忘是上了年纪之后既伤感又无奈的事儿。对于平均年龄近70岁的合唱班成员来说,要记住闫秀芬老师每周教的乐谱、歌词以及一些合唱要领等已经不是容易的事。但这些上了年纪的学员是再认真不过的学生,对于“国家一级演员能来亲自辅导”的机会十分珍惜。
55岁的张秀玲可能是合唱班里最年轻的学员了,平时她帮着团长组织一些具体的活动,对队员们的情况也都比较了解。“当时我们根本没想到国家一级演员能来教我们,那时候我们只是都热爱唱歌,识简谱的人都很少,第一次接触这么专业的东西,一开始听不懂,但是闫老师特别有耐心。”回想起合唱班几次登台演出,张秀玲的脸上立刻“美妙”起来,“舞台上大幕一拉开,我们一亮相,就特别有自信,说不出来的激动。”她说,队员们对参加活动尤其是比赛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很少能有机会成为舞台上的主角。
88岁的谭秀是合唱班里年龄最大的学员。据说她从60多岁才开始学唱歌,之前因为家里的一些变故,心里很难走出阴霾,唱歌算是一种调节心情的方式。结业座谈会当日,谭阿姨手捧自己的结业证书很是激动,最后她现场唱了一首歌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对大家表示感谢。84岁的合唱班成员安如玉也没想到离退休干部局的领导们对合唱班结业如此重视。谈到两年来的学习,他说:“过去我唱歌就是吼,觉得声音越大越好,也没有注意过歌词的内容该如何表达表现,在这个合唱班我学会了怎样发声、用气,现在唱歌确实比过去好多了。”乔振泰是一名退休军人,在参加自卫反击战时耳朵被炮弹炸伤,听力受到一定影响。他说自己在参加合唱班时需要笨鸟先飞,为此特意花几万块钱买了一副最好的助听耳机,“一个人在家对着录音机练唱,唱不好自己也着急上火。”直脾气的他最后给局领导们提了一个建议:“虽然拿到了结业证书,但我还想继续上提高班。”
在当日座谈会的最后,学员们集体用歌声再次展示了两年来的教学成果,同时也用歌声表达了对合唱班的热爱和不舍。
《中国文化报》记者 舒 琳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上一篇: 强调公益性·遏制乱收费·补齐农村“短板” |
下一篇: 甘肃平凉:持续推进精准文化扶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