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末梢和薄弱环节。近年来,南海区在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后,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得到显著提升,但基层文化设施和服务仍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南海区以开展广东省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建设为抓手,成功建设了50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经济发达地区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应该怎么建?南海区根据自身实际和群众文化需求,探索了一套管理和服务标准,包括四项基本文化服务、五个基本设施标准、六项基本功能要求、七个提高参考指标,明确了服务的种类、数量、规模和质量要求,拓展了中心文化体育服务功能,实现了行政村(社区)文化室多部门协同建设、村居统一管理、综合开展服务的目标。
通过区、镇、村三级互动,南海区组织引导行政村(社区)结合风俗、节庆等文化元素办好各类群众文体活动。目前,150个完成建设的社区均拥有1个以上的特色文化品牌活动,每个社区年均举办文体活动24次以上。同时,注重强化对外来工、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此外,还启动智慧图书馆——24小时读书驿站建设,有效促进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全民素质提升。
南海区着力创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服务方式和手段,通过“点单式”、提前预告等方式,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对接。辖区各社区建立了活动预报制度,定期通过海报、宣传册、新媒体等方式进行活动预告。同时,充分利用QQ群、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了解群众需求,免费开展“菜单式”活动,及时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活动的供给模式,逐渐形成合理有效的活动设置机制和需求反馈机制。如桂城街道桂园社区开办了新型社区学院,根据居民需求提供婚育学校、妇女学校、家长学校、精英课堂等特色服务。
南海区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管理和运营,初步形成了社会化建设的模式,拓宽了社会供给渠道。企业、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以投资、捐赠、赞助等形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激发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活力。
此外,该区还建立起“文化社工+文化志愿者”联动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推动文化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如今,辖区所有社区均成立了文化志愿者队伍,并积极购买社工服务,有力地协助了各大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南海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底细胞”得以强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效能有了极大提升,基层文化建设自我组织和自我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
2016年至2017年,南海计划将试点成果进一步推广到全区249个行政村(社区)。区、镇两级将投入2000多万元作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奖补资金,此外,还通过文化事业发展资金,每年预留超4000万元资金对社区软硬件建设进行扶持。通过区、镇、村三级财政投入及资源整合,区、镇两级中期督导和终期验收机制,做到人、财、物统筹使用以及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打造成终端平台,提供农技推广、卫生计生、养老康复、便民服务等一站式、窗口式服务。
样本
大沥镇嘉怡社区居委会位于嘉怡社区读书驿站对面,除了具有一般居委会的功能外,它还是一个综合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便民服务,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了首层的居民服务区外,各楼层具备不同的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亲子教育、文化服务、心理健康、青年就业、新南海人融合等不同主题的特色服务。
嘉怡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最大特色,就是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引入了3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建设起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青少年服务中心等服务阵地,聘请专业社工为居民提供服务。与此同时,以“社工+义工”的模式,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文艺教育和培训活动。
嘉怡社区的户籍人口约有1万名,但异地务工人员却有5万人之多,辖区19个大型楼盘的居民也以新南海人为主。为了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南海,位于居委会三楼的佛山市联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设了“大沥镇‘新南海人梦家圆’异地务工人员社区融合服务”项目,通过提供制度性支持、搭建社区互助交流平台等方式,提升外来务工人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及归属感。
专家点评
代表了经济发达地区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方向
李国新(北京大学教授、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
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到底怎么建?南海区有特色,代表了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方向。它采取“1+X”的模式,强调综合性。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进行管理,体现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化的要求,从而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强调社会化。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需要认识到位、资金到位、政策到位。南海的公共文化社会化发展走在了前列,培育了一批比较规范和成熟的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链接
南海区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和服务标准
● 四项基本文化服务:特色品牌活动、文化专业队伍、文化志愿服务、文化艺术熏陶
● 五个基本设施标准:综合文化楼、农家书屋、文体广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宣传橱窗
● 六项基本功能要求:政策宣传、党员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科学普及、普法教育
● 七个提高参考指标:一站式、窗口式、网络式综合便民服务,智慧图书馆——24小时读书驿站建设,免费WiFi接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搭建社区O2O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中心建设、管理,培育文化志愿者服务项目,积极宣传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上一篇: 构筑海淀公共文化服务全域化版图 |
下一篇: 书香飘入百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