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南充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简报第23期
发布时间:2015-04-17 15:16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5-04-17

南充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专刊之二十三201535

 


南充市嘉陵区举办“蛴蟆节”活动

 

“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我把蛴蟆送下河……”34日农历正月十四晚, 在南充市嘉陵区三会镇,3万多群众欢歌笑语,举着蛴蟆灯, 唱着古老而有趣的童谣,把一盏盏蛴蟆灯插在离场镇3公里外的小河边,祈福风调雨顺。

34下午,嘉陵区三会镇沿途随处可见村民们制作蛴蟆灯的繁忙场面,一路上来参与送蛴蟆灯的人越聚越多,早已成为了热闹的海洋,场镇上群众制作的各种蛴蟆灯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其中,一盏外形像青蛙的蛴蟆灯,比一辆越野车还要大,十分扯人眼球。

“我们制作的这盏蛴蟆灯,是全镇最大的蛴蟆灯。” 场镇居民杨俊带说,为了给蛴蟆节营造氛围,他们邀请8名民间艺人用两天时间制作的这盏蛴蟆灯,需要8名壮年男子才能抬起。巨大的蛴蟆灯前面还配有两个大的灯笼,由4名女士抬着引路。

夜幕降临,随着阵阵鞭炮声,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点亮精心制作的蛴蟆灯走上街头,有红色的巨羊,有彩色的巨鱼,还有魔方、九连灯……3万多群众,各式各样新奇的蛴蟆灯,像一条火龙盘旋在村道上。

当天由中共嘉陵区委、嘉陵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嘉陵蛴蟆节”在三会镇举行,并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数百名民间艺人齐聚三会,金宝的舞龙、李渡的高跷舞狮,再加上川北灯戏、车幺妹、杂技等民俗表演,吸引众多游客到场观看。

“蛴蟆节”历经演变,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成为南充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嘉陵、顺庆等地的农村盛行, 现已为人人都可参与的活动, 更为南充的旅游业增添了民间文化内涵。“蛴蟆节” 又以嘉陵区的三会镇、金宝镇、龙泉乡和顺庆区的共兴镇最壮观。

 

 

报送: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目督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南充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南充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3月5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