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本季度,严格按照《北碚区创建规划实施方案》进度要求,扎实推进创建收官工作,按时保质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现将季度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深化数字服务。一是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碚壳”平台互动功能,增设“文化点单”板块,目前已完成研发并试运行。二是启动基层数字文化站试点工作,召开乡镇综合文化站数字化试点工作讨论会,专题研究歇马镇综合文化站数字化试点工作,提出了建设“两大系统”(即管理和使用系统)、以“虚实结合”(即虚拟微信平台和实体体验室)的思路打造歇马镇综合文化站数字化服务公共平台。
(二)强化过程管理。一是召开镇(街道)创建工作现场会,提出了以“抓硬件提升、抓管理运行、抓活动普及、抓氛围营造、抓特色提炼、抓资料归档”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收官“六抓”要求。二是召开示范区创建档案管理专题讨论会和培训会,再次对第二批示范区创建指标(西部标准)进行深入学习,明确了梳理不足、明确差距、达成共识的工作方针,确立了查漏补缺、建账销号的工作方法,作出了从“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两个方面对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分类处理、提炼归档的工作部署。三是召开2015年考核工作会,将市文委关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率、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率等指标与示范区创建相关指标进行了对照学习,细化了各项目标任务的责任分工,作出了“就高不就低,实事求是完成工作”的要求。
(三)增加文化供给。围绕“中国梦”、“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我们的节日”等主题,送演出进基层43场。举办抗战“小陪都”遗韵主题美术作品创作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书画作品展、“长枪出击”抗战时期大后方版画运动文献展等系列展览4期,“缙云文化大讲堂”专题讲座10期。针对青少年,开展“碚贝”亲子阅读活动、“小小讲解员”大赛、“红岩少年”讲故事大赛、小学生啦啦操比赛、青年故事会等专题活动。
(四)加强人才培育。一是强化基层文化队伍。采取远程培训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文化指导员3期,实现线上线下同步互动教学;开展基层图书管理员培训5期,健全基层图书管理体系。二是发展群众文化队伍。正式下发《北碚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服务实施方案》,启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民间文艺团队选拔工作,完成了14支民间文艺团队的审核工作。三是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联合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组织大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各学院各类社会实践小分队联合歇马、静观、柳荫、三圣、金刀峡等镇街,深入基层开展了“梦想课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等志愿服务活动6场 。
(五)完善制度体系。制定完善《北碚区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完成《规划》初评、专委暨部门评审、征求领导意见会等程序。
(六)增强文化联动。一是邀请山东省威海市文登艺术团来碚演出,在作孚文化广场等举办了3场文化交流演出活动,为北碚人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大餐,也加强了两地区域文化联动。二是接待来自全国各地16批次、计300余人,来碚交流学习数字文化建设和创建经验。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区范围内创建氛围还不够浓烈,群众知晓率、满意度还有待提升;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创造力和活力还不够,服务效能还有待加强。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做好2015中国文化馆年会北碚展区布展、示范区创建论坛、现场参观等相关工作,为示范区创建能够成功通过最终验收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加快课题研究成果转化,编辑形成制度设计研究报告、论文集;提炼工作亮点和经验做法,撰写答辩汇报材料;以及做好课题答辩其它相关准备工作。
三是策划示范区创建模拟验收,制定并实施模拟验收工作方案,提炼亮点、查漏补缺、通报督促,为全面迎接明年正式验收做好充分准备。
四是办好“群众文化艺术节”,以“我秀我才、碚城好声音、舞动碚城”系列活动为抓手,搭好城乡群众文化大舞台,真正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得到自我教育、自我表现、自我服务。
五是加强流动文化服务,完成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民间文艺团队选拔,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目录,落实年内区向镇(街道)、镇(街道)向村(社区)免费提供各4场流动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