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根据《曲靖市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5-2017)》,现将2017年10月份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一)市级文化设施
截止目前,市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完成了全设置,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市美术馆、珠江源大剧院和市艺术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网络健全,符合国家相关建设标准,达标率100%。
(二)县级文化设施
实现市有5馆1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1个,达标率100%;文化馆10个,达标率100%;
县级图书馆和县级文化馆全设置,截止目前,共有县级图书馆9个,县级文化馆9个,全部为部颁三级以上,达标率100%。
(三)乡镇文化设施
建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23个,独立的设置的110个,达标率91%。
(四)村级文化设施
1.全市1657个行政村(社区),整合资源后的综合活动室业务用房屋面积达200平方米的有941个,占全市行政村(社区)总数的57%,配套文体活动广场884个,占全市行政村(社区)总数的54%,指标完成率54%(标准要求达到60%)。
2.建成农家书屋1632个,建成率达99%。
二、制度设计研究工作
《曲靖市农村文化户(联合体)发展壮大机制研究》课题完成,研究成果转化政策文件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当中。指标完成率80%。
三、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全图书馆总分馆制改革完成。全市完成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建立了以市级图书馆为中心馆,县级图书馆为总馆,乡镇文化站为分馆,行政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服务点的总分馆制体系,实现了馆与馆之间图书通借通还,实现了群众可通过电脑终端或手机微信进行图书预订借阅、续借和活动参与等功能。图书馆、农家书屋、文化站、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机构书籍录入超过了422余万册,达到了人均藏书0.7册,指标完成率100%。
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情况
一是建成了“文化曲靖”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云平台建设。统筹了全市各类文化数字资源,打造集信息发布、文化培训、全民健身、文化志愿者管理、文化爱好者互动交流、信息反馈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平台。指标完成率100%。
二是全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量进一步丰富。市图书馆完成了5个特色资源库建设,市文化馆完成了2个资源库,计划年内完成4个特色资源库的建立工作。目前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量达24TB,县级图书馆数字资源量平均已达4TB以上,指标完成率100%。
三是100%的图书馆和80%的文化馆建成了数字网站,远程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指标完成率80%。
五、体制机制改革
1.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
出台了《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靖市图书馆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曲政办发〔2017〕89 号),并于2017年6月20日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曲靖市图书馆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正式试行。
2.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
出台了协调机制文件:中共曲靖市委办公室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曲靖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工作方案》《曲靖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议事规则》《曲靖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及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分工》的通知》(曲办字〔2017〕40 号)。通过召开协调会议,统筹推进公共文化建设工作。指标完成率100%。
3.图书馆总分馆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市图书馆统一了管理系统,建成了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馆,各县(市、区)图书馆为总馆,各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行政村农家书屋为基层服务点的总分馆制体系。从2016年6月起,图书馆整合全市图书馆资源,完成了近422万册(达到了“十三五”规划要求)的图书清整、贴条码、辅导编目、上架管理等工作,实现了统一编目数字化、统一管理、通借通还。
六、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建设
1.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编制。
135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现有编制达到了810人,实有人数达737人,平均每站达到了 5 人。指标完成率100%。
2.全市业余文艺团队达1800支,人员达2万余人。各项指标完成率达到100%。
3.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主要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业务人员762人,业务人员占总人数的95%以上。指标完成率100%。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与不足
(一)资金投入压力大。
一是12个综合文化站未完成设置和新建工作,仍需投入大量建设资金。
二是因家庭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传统的电子阅览室功能弱化,导致电脑设备等数字化终端更新滞后,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电脑设备配备年代较早,行政村(社区)配备数量少,部分电脑设备老化,不能正常使用,如目前按照60%的乡镇不少于10台,60%村(社区)电子阅览室不少于4台的标准配备,一是资金缺口较大,二是有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二)社会化建设工作滞后。
缺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相关配套扶持政策,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还有待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参与率很低。志愿者服务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经常化、规模化。
(三)每个村有一名财政补贴的文化干事配备率偏低。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深入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依法推进示范区建设
以贯彻落实“保障法”为契机,依法推进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地方实施标准,确保创建资金落实。加大对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力度,确保创建工作持续推进。通过“文化曲靖”和文化机构等网站,加大对创建工作的宣传,建立创建工作良好氛围,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充分发挥协调机制作用,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合力。
(二)加大创建工作力度,确保创建工作有效推进
认真梳理创建工作落实情况,对照曲靖市创建规划和示范区创建标准,结合曲靖实际情况,查漏补缺。对薄弱环节要落实责任人、明确时间表、制定路径图,确保创建指标落实、达标。加强对创建的档案管理,及时梳理、收集和整理创建档案资料,为完成创建工作打下基础。
(三)抓住创建薄弱环节,确保创建任务圆满完成
针对村级公共文化设施、数字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重大文化品牌、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等短板环节,出台措施,完善提高。加快对制度设计研究成果的论证,加强工作统筹,加快推进研究进度,推动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党委政府的政策文件。
(四)总结探索“曲靖特色”,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进一步总结“曲靖特色”,探索农村文化大户发展机制,总结经验。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顶层设计,研究出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公益性演出补贴、培育和发展文化类社会组织、文化志愿服务等重点领域的制度性文件,出台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服务规范,确保示范区创建特色明显、制度完善、机制健全、持续发展。
(五)加大公共文化创新,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规范、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等领域加大创新力度。总结现有创建成果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形成公共文化特色品牌,彰显示范引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