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天津市河西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14-06-16 16:38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4-06-16

国家创建办:

天津市河西区严格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指标要求,结合本区创建规划,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强化培训教育,加快设施建设,丰富文化惠民活动,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各方面工作进展顺利、成果显著。

一、强化培训,提高文化人才队伍水平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文化专业干部、街道及社区文化工作者起着“带头人”的作用,为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河西区健全培训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形式,促进文化干部队伍能力的不断提升。区政府与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分6期对我区文化管理干部和文化专业干部进行培训。518日至24日举行了首期培训班,文化部相关处室领导、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领导及专家、河西区分管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来自我区各个街道的分管文化工作领导及科长、社区文化工作者、文化局及所属文化馆、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的部分干部共计49人参加了培训。首期培训班培训内容丰富,时间安排紧凑,多名专家学者、负责创建工作的相关领导就示范区创建的现实背景和目标意义,群众文化活动的筹划,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以及创建成功地区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授课,在培训最后组织了全体学员到北京市朝阳区、东城区等进行学访,结合我区的创建工作进行了结构化研讨,首期培训班取得了圆满成功。目前,我们已经制定了《河西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培训办法》、《天津市河西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计划》等培训管理制度,从培训对象、培训周期、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等方面对文化工作者的培训进行了规范。下一步,我们将在充分利用本区文化人才资源的同时,通过合作培训、志愿者招募等方式吸纳驻区市级文化院团的专业人才对基层文化干部和街道、社区文艺骨干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专业水平,为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高度重视,促进文化场馆设施建设

文化场馆和设施建设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基础条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设施建设,把它作为近期示范区创建的一项重点工作,多次组织召开常务会、现场会,大力推动区、街、居三级文化设施网络的建设。本月上旬,区分管领导多次到越秀路街文化中心等点位进行实地调研,了解街道文化中心示范点施工进度、管理人员配备和制度规范建设情况等方面内容,要求文化部门与街道通力合作、相互支持,保证街道和社区文化场馆设施建设的稳步、有序进行,务必在规划的时间节点内完成。两个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建设示范点中,友谊路街柳江里综合文化中心完成了装修和内部设施的配备,正式投入使用,开始为社区百姓和文艺骨干提供排练、辅导、交流等服务;越秀路街港云里综合文化中心也已经完成了内部装修和设备采购,将于两周内建成投入使用。由于我区下辖街道数量多,各个街道在文化传统、场地选择等方面各有不同,除安排两个中心城区街道综合文化中心进行试点之外,增加了东海街三水南里综合文化中心作为第三个示范点,目前已完成了中心的内部功能布局设计,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采购,预计6月份建成投入使用。截止目前,13个街道已全部开工建设,预计10月底前完成,各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当中。

为进一步加快我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站建设步伐, 512日我们与超星集团进行对接,组织召开了项目座谈会,细化网站建设要求,拟定了网站建设的方向,明确了合作内容。按照要求,超星集团制定了网络建设方案,计划在区信息办建立服务器,打造区文化馆、区图书馆、区少儿图使馆、区文联及区博物馆5个专业网站。目前超星集团已经制作了网站页面设计的初稿,我们将组织征求全区各个层次意见建议,推动网站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突出特色,文化惠民活动异彩纷呈

河西区以各个节假日为契机,以“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为重点,借助市级文化院团资源,突出各街道文化特色,深入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经过积极沟通,与天津歌舞剧院、天津交响乐园、天津曲艺团、天津青年京剧团等市级院团商定了全年合作计划,5月份天津歌舞剧院举办了交响乐公益演出,天津京剧院组织进社区开展惠民演出,天津市曲艺团组织专业干部走进校园开展各类演出、讲座活动。区文化部门以节假日庆祝活动为主题,组织了面向一线环卫职工的“我们的节日·端午”专场演出,在儿童节前夕举办了“真情你我·快乐六一”主题图书漂流活动;在全国助残日期间开展了“携手阅读共享阳光”主题助残行动。我们积极推动文化工作、文化资源重心下移,组织专业干部、文化志愿者深入街道和社区开展了第九届西岸社区文化擂台赛歌手比赛和舞蹈比赛,邀请天津地方文化专家开展西岸文化大讲坛活动,组织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参与术才艺大赛。积极开展文化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到各大文艺院团、场馆开展志愿者招募,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在北师大天津附中建立了文化志愿服务基地。为进一步提高我区文化影响力,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筹备与内蒙乌海市开展跨省文化联动行动,开展交流采风、书法交流展、书法艺术研讨会等活动,把文化艺术送到牧区、矿区居民身边;与北京市东城区联合举办以“深入推进创建工作 共建共享文化成果”为主题的跨省区域联动活动;与本市和平区联手举行文化蓟州行活动。截止5月底已经开展了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40项,其中区级重点活动28项,街道社区特色品牌活动55项,一般性群众文化活动57项,参与百姓27000余人,为暑期文化惠民活动的开展开了好头。

在扎实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同时,注重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组织区创建办相关领导和干部深入到13个街道、部分社区居委会进行调研,了解基层单位在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熟悉基层工作情况和工作人员,完善街道和社区文化干部联络网,帮助指导他们做好创建工作档案的收集整理。经过认真细致的筹备,5月份完成了1-4月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并分析总结了第一阶段档案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并向基层反馈了下一步档案整理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四、多措并举,宣传报道工作扎实进行

强有力的宣传报道是浓厚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氛围、提升广大干部职工和河西百姓参与积极性的重要动力。5月份河西区以“天津日报·新河西”及河西有线电视台为宣传的主阵地,抓住“西岸杯“全国剪纸大赛新闻通报会这一契机,加强与市级新闻媒体单位联系力度,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增强宣传报道力度。从5月份开始,我们在河西有线电视台以“西岸文苑”和“西岸文化讲坛”两个专栏形式,对全区范围的文化活动信息、文化设施建设进度、特色地方文化知识等方面内容进行宣传。加强平面媒体宣传力度,继续在“天津日报·新河西”版块对我区创建示范区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大力宣传,借助5月份在我区召开的“西岸杯”全国剪纸艺术大赛新闻通报会,与天津电视台、《今晚报》、《天津日报》、《每日新报》等多家市级新闻媒体单位建立了联系,进一步提升了示范区创建工作宣传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在加强电视新闻媒体宣传力度的同时,创新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在文化惠民活动现场,区属文化场馆、文化经营单位等场所通过展架、宣传横幅、宣传栏等各种途径宣传示范区创建相关知识、宣传口号,设计制作了《文化365快乐在河西》惠民活动推介书下发到百姓手中,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了河西百姓的知晓率和认知率,努力营造全民了解创建、关心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