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区域合作】
◆“湘鄂赣”区域公共文化联盟成立
【领导督导】
◆新余市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推进会
◆新余市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社会宣传工作调度会
【工作落实】
◆ 水西镇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 新余市图书馆就示范区创建工作对流动文化服务进行规划
“湘鄂赣”区域公共文化联盟成立
5月12日,“湘鄂赣”区域公共文化联盟首次联席会议在湖北省襄阳市召开。国家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湖北省襄阳市、湖南省岳阳市、江西省新余市,经过共同协商,确定建立区域公共文化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会上,岳阳市、襄阳市、新余市三个城市的代表共同发表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区域公共文化建设联盟宣言》,我市政府副市长史可代表三个市宣读联盟宣言,共同承诺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大力加强文化交流与协作。三个城市将开展全方位的区域文化建设互动,让各地群众共享整个联盟区域的文化发展成果;组织策划统一主题下的重大文化活动,积极打造新的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搭建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联盟成员公共文化服务网站实现相互链接,发布各地公共文化建设动态、经验和重大文化活动信息;共同加强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全面提高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水平;定期开展区域性公共文化建设交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三市携手并进,以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契机,共同打造区域公共文化联盟,带动城乡公共文化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该项目的提出,得到了文化部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张永新司长表示,若此项目能顺利实施,不仅对全国第二批创建城市,甚至对第三批创建都会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执笔:市创建办)
新余市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推进会
5月8日上午,市政府副市长史可代表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第一次工作推进会。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章一帆主持,市创建办副主任、市文广新局书记潘丽云,市创建办副主任、副局长万小亻毛 ,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分管领导,创建办负责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业务科长等出席会议。会上万小亻毛 对市创建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报表制度收集的主要情况进行了通报,潘丽云就下一步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和布置。
副市长史可对下一阶段创建工作提出要求:一是思想认识要再提高。各县(区)、各成员单位要认清创建形势的严峻性、紧迫性,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二是目标任务要再明确。要准确把握考核验收标准,做到“有的放矢”。大力改进重点薄弱环节,做到“对症下药”。切实加强创建过程管理,做到“建章立制”。三是组织领导要再加强。四是宣传力度要再加大。五是督查问责要更严厉。
(执笔:市创建办)
新余市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社会宣传工作调度会
2014年5月15日,全市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社会宣传工作推进会。市政府副市长史可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创建办副主任、市文广新局书记潘丽云,市创建办副主任、市文广新局副局长万小亻毛及全市各有关宣传单位分管领导出席会议。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市创建办拟定的《新余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社会宣传工作安排任务分解表》及相关创建宣传标语;史可副市长对各与会单位布置了相应的宣传任务:一是宣传工作要贯穿创建始终,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宣传工作任务分解表的任务分工,全方位的宣传我市示范区创建,营造全市共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良好舆论氛围。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晓度、识别度、记忆度。二是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所属宣传资源,做到资源共享,提高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曝光率。三是落实创建宣传的软件建设,各单位要由分管领导亲自抓,责任到人。市文广新局联合市委宣传部草拟好30条创建标语,设计并制作宣传手册、宣传海报分发给各宣传单位。四是充实内涵,丰富、创新各种文化活动。除文化部门开展的文化活动外,各单位需将本单位今年的文化活动安排进入社区,并通过宣传渠道让群众知晓并参与到活动中来,实施方案将于5月底报至市创建办。五是市残联要会同市文广新局对全市各村有财政补贴的残疾人图书管理员的管理、在岗情况进行暗访。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六是市教育局要开展“创建征文比赛——小手牵大手“宣传活动。最后要求市、区两级创建办要在市区范围内搞好创建工作“知识竞赛”和就创建工作“问计于民”两项活动。
(执笔:市创建办)
水西镇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新区水西镇以建设文化强镇为目标,全力做好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助推镇域经济社会良好发展。
水西镇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全面工作,并制定了《水西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同时,各村也相应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积极配合镇领导小组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各村召开两委会、制作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形式,在全镇范围内进行全面宣传,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有效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助推了创建工作的进程。
(执笔:水西镇党政办 李莉)
新余市图书馆就示范区创建工作对流动文化服务工作进行规划
公共图书馆如何通过开展流动性服务来延伸服务范围、拓展服务领域,使政府的财政投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以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应是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必须探讨研究的课题,为此,市图书馆积极探索图书馆流动服务的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着力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进一步推进图书“五进”活动并拓展为图书“N进”活动,将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触角广泛延伸,扩大服务覆盖面。以建立基层图书流动网点作为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着力点,将馆藏文献资源化整为零,分布到各基层服务网点,加强对基层图书流动网点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探索优质服务模式,合作共建图书流动服务站点,让更多的市民共享公共文化建设成果。2、加快推进“图书馆联盟推广工程”。加强与县区、高校、国企等图书馆的合作,通过建立总分馆制形成服务体系,实现馆际互借,通借通还。3、尽快购置并开通图书流动服务车。有针对性地将图书馆部分书刊定时定点地送到厂矿、工地、广场、社区、农村或其他偏远地方,供读者借阅, 适时开展各类群众性活动。4、积极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和数字图书馆建设。依托两大工程,建成开通网上图书馆。提升图书馆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5、走出馆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读者活动。积极探索跨部门、跨行业的合作,开办“读者讲堂”系列专题讲座等等。6、开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决策参考服务。依托图书馆信息资源以及信息处理技术上的优势,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广泛收集整理,进行精心筛选汇总成二次、三次文献,定时提供给政府、企业等相关部门,为党政、企业领导或决策机构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