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浦东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简报第12期
发布时间:2015-03-13 16:55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5-03-13

浦东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  2015213

 

【要闻信息】

努力走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沿.................... 1

浦东“两会”聚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5

 

努力走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沿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 孙继伟

 

文化是根,文化是魄——25年的建设与培育,浦东文化发展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养料。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使浦东投身于又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浦东在全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大局中,承担着先行先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战略责任。与之相应,浦东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也有着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创建责任,理应走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前沿,成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排头兵,成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实样本和创新典型。

一是全面深化公共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改革政府文化行政方式,比如东方艺术中心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管理模式,运行几年来就非常成功。创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实施公共文化产品“竞标+配送+监督+评估”的服务模式,吸引了上海歌剧院、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沪剧院等市级专业院团以及各类文化团队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机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建立理事会制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群众意见征询、反馈和群众参与评价的机制,建立和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第三方评估”机制。

二是统筹城乡之间、人群之间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以《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为依据,不降高、不限高,制定《浦东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明确浦东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标准、保障标准和评估标准,目前正在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在区、街镇和村居分类对应的配置标准、服务准则和评估标准,为市民均等享有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在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布局的基础上,参考公共文化设施辐射半径和服务人口数量,在新建城区、大型社区、产业园区、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区增加综合性集成化文化服务设施,实现全区1015分钟文化服务圈,并以外来务工人员、低收入群体、老年人、妇女儿童、残障人士为重点,以场地设施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公共文化机构与社会专业服务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面向特定群体的文化服务。

三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发挥政府在提升城市文化氛围过程中“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在坚持正确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前提下,全面开放公共文化领域,努力发挥社会、民间和市场的力量。浦东新区按年度出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采购目录,明确政策、消除门槛、拓宽渠道,鼓励各种社会组织、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包括鼓励一批高品质的民营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中心等文化场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新区还利用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的优势,在土地、政策、资金等方面出台一批激励、配套措施,引导社会资本在浦东兴建公共文化场馆。同时,鼓励民办非企业文化组织发展,支持专业从事公益性文化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创建品牌、创新发展,支持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志愿者服务。

四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深度融合。依托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发挥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数字网络技术,对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创新和效能提升的作用,推动搭建形态统一、内容综合、服务集成的“城市公共文化云平台”,加快构建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设施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加快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等建设,鼓励先进技术装备在公共文化领域的应用,着力提升浦东公共文化服务科技水平。

五是以公共文化培育和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公共文化艺术培训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吸引和激发更多的市民关注、参与、爱好文化艺术活动,引导文化需求、涵养文化消费习惯,带动文化艺术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继续实施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支持剧场、影院面向普通市民开设公益场、发放低价票,支持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开展公益性演出,在增加文化产品供给的同时培育和扩大消费群体。扶持文化创意企业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以外高桥国家文化贸易基地、金桥移动互联网视频产业园、张江数字出版基地等为载体,加快文化贸易、视听新媒体、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及文化装备等产业发展,努力打造完整文化产业链。鼓励公益性文化服务与旅游会展、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六是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氛围。利用浦东政策开放、机制灵活、高度国际化的优势,加强公共文化领域的国际合作。目前,浦东新区与多个国外友好城区签订了文化合作备忘录与交流合作机制,定期组织优秀文化团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企业、文化品牌走向海外,成为中华文化采购中心和服务外包中心。此外,浦东在高度城市化地区探索“高地、高端、高雅”文化服务创新,推出多媒体舞台剧、时尚话剧、艺术电影、大型城市公共艺术展、爵士乐、青年梦想秀等白领青年喜闻乐见的服务项目,努力实现“商务高地、高端人群、高雅文化”的相融共生。

 

 

浦东“两会”聚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1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浦东新区第五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浦东新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分别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世博中心隆重开幕。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孙继伟代表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向区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孙继伟区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4年,浦东文化和社会事业改革发展持续推进。通过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中期督导,建立需求导向、社会化供给的公共文化内容配送新机制。2015年,是浦东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验收之年,浦东要以此为契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推进浦东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推出一批反映浦东创业精神的优秀文化原创精品;要对标国际一流大都市,优化重点区域文化设施空间布局,推进浦江东岸文化集聚带、文化公园等板块文化设施规划建设,引进高端文化活动和文化品牌,提升浦东的文化品位和城市魅力;要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做好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保护。

政协委员就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草案报告以及各专题展开讨论,热议浦东“二次创业”不仅需要经济硬实力,还需要文化软实力。要努力营造浦东文化氛围,开发文化元素;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浦东开发开放25周年为契机,大力弘扬浦东精神,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综合素质,打造浦东文化新高地。

 

 

 

【工作简讯】

○开展哪些文化活动居民说了算。近日,浦东新区金海文化艺术中心开展“问需于民”文化大调查活动,通过召开调研会议、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征集百姓文化需求。问卷调查共计发放5000份,内容包括喜欢的书报杂志、影视作品、文化团队等。值得一提的是,金海文化艺术中心是浦东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的一项实践探索,通过政府公开招标形式委托民非机构实施运营管理。此次“问需于民”文化调查活动是该项目运营管理者探索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举措之一。

13日,东方艺术中心首次将学生票购票范围从原本的小学至全日制大学本科,扩大至全日制大学在读研究生,并尝试开通学生票网上购买渠道。东艺成为全国第一个面向研究生人群开放学生票的剧院。东艺希望通过学生票制度的不断优化,简化购买程序,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艺术殿堂。

14日,“对话米兰,设计生活”青年创意汇落下帷幕。从圣诞到元旦,为期半个月的活动吸引了数万观众前往位于外高桥的森兰商都看展,近距离接触来自米兰设计周的艺术精品。本次创意汇由浦东团区委主办,活动延续了历届青年创意汇“创新、锐气、多元、时尚”的文化特色,“对话米兰”的主题更是拉近了与世界一线设计的距离。

○近日,作为小陆家嘴文化氛围营造系列活动之一,“雕塑在城市中旅行——陆家嘴雕塑艺术展”亮相陆家嘴中心绿地,展出了殷小峰《小丑自行车》等9组雕塑作品。公共区域的城市雕塑体现一个城市的文脉,是艺术融入都市生活的一个有效载体,促进公共艺术和城市空间建设融为一体。

15日,陆家嘴金融城梅园评弹沙龙交流演出在金融城文化中心举行,苏浙沪评弹爱好者前来以曲会友。梅园评弹队成立于2000年,至今已举办沙龙演出700余场。本次活动由陆家嘴街道办事处指导,陆家嘴社区文化建设联合会主办,为广大苏浙沪评弹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重要平台。

○继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首个创研基地扎根浦东书院后, 117日,复旦大学国学堂书院基地在书院人家举行揭牌仪式。至此,书院镇正式启动文化繁荣计划,在传承书院传统文化的同时发展群众文化,力争打造“一村一品”文化品牌项目。自去年初起,书院镇文化服务中心就召集了22名文化辅导员下基层,对每个村居进行一对一辅导。今年,书院镇计划为每个村居打造“一村一品”文化特色,如黄华村的土布时装队、塘北村的舞狮舞龙队等,力争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书院农村文化。

118日,“翰墨流芳”浦东新区第二届高雅艺术进社区“画对话”活动走进陆家嘴金融城里的浦东文化馆, 6位上海书画名家现场泼墨挥毫,主办方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让600多名现场观众看清了名家创作时的每一次用笔,完成了一次与高雅艺术的“零距离”对话。当日,活动不仅集中展示了6位书画家的30幅优秀作品,还邀请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师宫力带来《宋元书画欣赏》专题讲座。自2011年起,浦东承接了文化部“高雅艺术走进百姓的运作模式”示范项目的创建任务。此次活动不仅为陆家嘴和自贸区再添书香墨韵,拉近艺术家与百姓距离,也是一次有意义的公共文化实践探索。

119日,浦兴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召开理事会会议。作为一个民非组织,浦兴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非常注重理事会的运作管理机制,每年不定期召开理事会议,共商社区文化建设。理事会成员既有新区人大代表,也有幼儿园老师、报社记者等,旨在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做好文化阵地服务工作。

16日,《第五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浦东新区美术、书法、摄影获奖作品迎新展》在浦东文化艺术指导中心落幕。浦东近百件作品入围,40多件作品获奖,反映了浦东群众艺术创作的“家底实力”,尤其在美术板块的获奖作品和入围作品数量均位列全市各区县之首。 

18日,三林镇“2015文化园区行”首场活动一一“新年音乐会”在尚博坊广场举行,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看。今年,三林镇文广中心将着重打造“文化进园区”品牌项目,政企联手,服务园区企业,共育文化品牌。

○日前,由新区南汇新城镇人民政府、上海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2014年“临港·南汇新城杯”上海市民摄影大赛落下帷幕。活动历时7个月,共收到摄影作品2700余幅,经网民投票及专家评审,100幅作品入围并集结成摄影大赛作品集。本土摄影家用镜头展示了浦东改革开放的热土临港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在中外家庭闹元宵、碧云国际长跑等传统文化项目的基础上,117日,金桥开发区举办了第一届中外友人国际象棋友谊赛,以促进中外文化更好地交流、融合。本次活动由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金桥开发园区总工会主办,新区源深体育棋牌培训中心承办。来自美国、俄罗斯、意大利、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的近100名棋手参加了比赛。 

120日,首届陆家嘴白领“好声音”歌唱大赛总决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作为陆家嘴金融城首创白领互动参与的文化品牌和陆家嘴文化氛围营造特别项目,“好声音”深受金融城白领喜爱,吸引许多银行、证券、保险业白领参与。未来,陆家嘴金融城将继续采取“市区联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模式,释放金融城文化活力和青春正能量。 

122日,国内知名收藏家马未都走进浦东图书馆,担任浦东图书馆文化品牌“浦东文化讲坛”主讲嘉宾,面向市民免费开讲“收藏与人生”。此次马未都讲座,激起了浦东市民极大的文化热情。自发布活动预告后,通过微信和微博报名的读者逾600人。馆方因此将演讲场地从200人报告厅移到600人报告厅,并同时开放100人、200人报告厅用于视频转播。

122日、23日,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开展文化业务培训周活动,旨在对基层文化工作者就浦东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方向、群众文化发展趋势以及群艺馆职能定位作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级。活动特邀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等4位专家学者做客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并作《文艺创作与繁荣浦东文化》等专题讲座,吸引文化艺术指导中心、文广系统基层单位文化工作者,以及爱好文化活动的市民踊跃报名参加。

    ○131日,话剧名作《暗恋桃花源》再度登上浦东新舞台,演员都是“圆缘”青年话剧社的成员,分别来自金融、设计、制造等行业。去年,浦东文化艺术指导中心对接陆家嘴、张江等地白领群体的文化生活需求,推出“圆缘”品牌,每逢节假日为适龄未婚青年举办舞蹈团、流行音乐班、户外体验沙龙等文化交友活动。青年话剧社作为“圆缘”旗下的活动品牌,以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正逐步探索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均等覆盖青年群体的有效机制。该剧组在浦东新舞台首演成功后,还计划赴陆家嘴地区、相关高校开展巡演,力求形成有影响力的白领文化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