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实施六大文化惠民工程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发布时间:2011-12-26 15:17
来源:社文司
编辑:易硕
信息来源:社文司 2011-12-26
湖南省长沙市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紧密结合本地发展现状,重点实施六大文化惠民工程,初步形成“设施网络化、供给多元化、机制长效化、城乡一体化、服务普惠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一是公共文化“进村入户”工程。深入开展送戏、送图书、送展览、送讲座、送节目、送文化辅导下乡进社区等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村通工程,促进城乡文化建设、管理、服务一体化。扶植引导民间艺人,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推广长沙县“农村文化集市”做法,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二是群众文艺“千团百家”工程。发挥市群艺馆龙头作用,整合市、县(区、市)两级文化馆资源和群文队伍,建立群文活动网络体系,开展“百佳、百品、百星”评选和星级团队达标评选活动,到2012年将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社区均建有1支以上业余文艺团队。
三是地方特色品牌培育工程。坚持“因地制宜、一地一品”原则,大力实施特色品牌战略。依托湘江剧院开展“好戏天天演”活动,每周演出湘剧、花鼓戏等地方戏曲6场次以上。依托橘子洲,举行橘子洲沙雕艺术节、橘子洲音乐节等活动,打造“文化橘洲”品牌。
四是书香星城“211”工程。到2012年底,全市基本建立2000个乡镇、街道、村、社区图书馆(室)、农家书屋,建成公共图书馆总分馆100个,建好1个数字图书馆(市图书馆),并免费开放。
五是外来务工人员“文化共享”工程。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分布区域和从业特点,面向其及子女开展艺术辅导、图书阅读、艺术鉴赏等服务;以免费开放为契机,让外来务工人员走进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以政府购买的方式,定期推出剧场、文化经营场所免费、低价服务;推动社区公益性文化活动阵地向外来务工人员免费开放,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六是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工程。依托图书馆建设长沙数字资讯中心,为市民提供即时资讯、信息检索咨询、学习教育资源整合推送等服务,为政府部门、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决策参考、专题信息、媒体信息服务。依托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以多种方式为基层群众提供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化影院等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