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四个工程”“四个一批”推动“示范区”创建工作
发布时间:2011-12-26 16:29
来源:社文司
编辑:易硕
信息来源:社文司 2011-12-26
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建设抓好“四个工程”。一是公共文化设施覆盖工程。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市县两级城乡发展整体规划,实现市有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建设19个国家标准的市区街道办事处文化中心,建设和完善252个社区、88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实现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文体活动室(文体广场)覆盖率均达到100%。二是公益性文化设施提标工程。争取两年内实现50%的市、县级图书馆达到部颁二级以上标准,建成国家一级馆3个,二级馆和三级馆9个,确保全市文化馆达标率100%。加快推进中俄文化交流中心、新华影剧院等文化设施建设。三是“书香满城”工程。以“公益大讲堂”、“图书漂流港”和“少儿阅读大礼包”等活动为载体,增加人均到馆次数和藏书年流通率;完善农家书屋管理,提高图书流通效率;建立总分馆制等服务模式,提升公共文化延伸服务和流动服务能力。四是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推广工程。依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在全市6个县、74个乡镇(街道)、202个社区建设296个具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上抓好“四个一批”。一是培养一批基层文化能人。加强文化技能、传习技巧、团队组织、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培训和辅导,建立全市基层文化能人数据库,命名一批市(县)区、乡镇(街道)和村屯(社区)基层文化能人,到2012年达到1000人以上。二是壮大一批基层群众文化团体。开展“千村(社区)百镇(街道)”群众文化团体建设活动,利用文化馆(站)、艺术馆专业指导和提供场地、资金支持等形式,实现基层文化团体开展文化活动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到2012年,全市群众性文化团体达到100个以上,年均组织开展各类活动10万场次以上,参与群众百万人次以上。三是培育一批特色文化品牌。依托林海雪原、抗联遗址,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依托渤海国、宁古塔的历史积淀,打造历史文化品牌等。组织好“镜泊湖旅游文化节”、“冰雪旅游文化节”等活动。四是打造一批文化精品。引导全市各界文艺工作者在文学创作、戏剧、影视等领域多出精品佳作,争取两年内创作生产大型文艺演出10台以上,小戏小品、歌舞等有知名度的文艺作品100个。重点排演京剧《智取威虎山》、音乐剧《红罗女》等剧目,实现大型乐舞诗画《镜泊华章》常态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