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这个地处太白山下的小县城,如今已形成了以县级文化馆为龙头、镇文化站为纽带、覆盖全县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在陕西省率先实现了县、镇、村三级图书馆全覆盖,并荣获陕西省“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的殊荣。以眉县为代表,宝鸡市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给老百姓办实事,提高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数”的宗旨,创建工作卓有成效。
前提: 文化经费投入是关键
近年来,宝鸡市的经济增长迅速,为宝鸡市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10年至今,宝鸡市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分别为8832万元、11998万元、1692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77%、35.85%、46.27%,且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在各级财政的支持下,宝鸡市以“两馆一站一场一室一队”建设为基础,以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和文化惠民演出为抓手,以凸显市县乡村(社区)四级文化网络服务功能、满足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为目标,以积极构建大文化格局、努力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以文化体制改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为契机,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宝鸡市有公共图书馆13个,专业文艺团体、文化馆、影剧院、博物馆各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7个,社区文化活动室62个,并陆续投资新建了青铜器博物院、中华石鼓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场所。去年5月,宝鸡市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
核心: 让群众分享创建成果
宝鸡市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
石饶村地处宝鸡市陈仓区西山地区,是陕西省级重点扶贫村。以前,村里的文化设施基本为零,公共文化服务更是无从谈起。自从石饶村今年建起了图书馆,村民的文化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村的图书馆是在宝鸡市图书馆的帮助下建立的,该村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图书馆建成开放不到3个月,图书借阅就达500余人次,甚至还吸引了不少附近村庄的村民。如今,石饶村的图书馆除日常图书借阅外,还会定期放映数字电影,组织“一对一”业务培训,并组织村民参加看秦腔、社火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宝鸡市委书记唐俊昌表示,宝鸡市将提供充分的财力保障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将投入9500万元新建面积为1.6万平方米的市图书新馆;加强流动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为市、县区两级图书馆各配备一辆流动图书服务车和一辆流动文化服务车。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宝鸡市将全面实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以市图书馆为总馆,县区图书馆为分馆,乡镇街道图书馆为二级分馆,村社区图书室为分点,同时吸收大专院校、部队等单位的图书馆加盟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构建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模式。
重点: 实现公共文化网络全覆盖
自宝鸡市去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以及宝鸡市委、市政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日前,宝鸡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推进会。会上,陕西省副省长郑小明指出,示范区创建工作要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加大设施建设力度,确保建得好、管得住、用得上;公共文化服务要突出群众广泛参与,让城乡群众享受到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要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创新探索力度,着力研究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便捷的路径和方法,总结经验,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宝鸡模式”。
据介绍,宝鸡市示范区创建工作下一步将针对差距,突出“两馆一站”建设、基层专兼职人员配备、公共财政支持、制度建设四个重点。目前,该市创建工作已进入了突破难点、形成亮点的阶段:对照示范区验收标准和创建规划,市政府印发了任务分解表,明确了70项具体任务的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并与各县区负责人签订了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各县区、各部门将进一步细化各自承担的创建任务,倒排时间表,确保按时限完成。(来源:中国文化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