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情况汇报
发布时间:2012-10-09 09:11 来源: 编辑: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 2012-10-09

来宾市是新建市,成立于2002年12月28日,至今刚满十年。建市以来,来宾市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市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至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95 亿元,实现财政收入48 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190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51 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来宾市社会各项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文化事业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2008年下半年,来宾市着眼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的部署,一场声势浩大的旨在加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三求”(求知、求技、求乐)文化惠农工程,拉开了全市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序幕,并形成了以“政府主导、重心下移、整合资源、社会支持、群众参与、创新机制”为主要经验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来宾模式”,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和拥护。同时,也得到中央领导和国家文化部、财政部、中央文明办、发改委、体育总局等相关部门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2011年5月,在国家文化部的支持下,来宾市获得了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资格。来宾市倍加珍惜这一难得机遇,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自觉把创建工作放到全市发展大局中来认识和把握,切实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来谋划和推动,动员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举全市之力,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经过一年多的持续努力,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效。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以拓展社区、自然屯和企业文化设施建设为创新点,实现五级设施建设全面铺开

一是市级“三馆一院”建设全面启动。来宾市是新建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但为了全面完成创建示范区工作任务,来宾市于2011年全面启动了市级“三馆一院”建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亲自到项目建设工地现场办公5次,并多次召开协调推进会推进“三馆一院”建设工作。目前,来宾大剧院(影剧院)正进行内部最后装修,9月底可投入使用;新的市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市博物馆已经进行前期施工。二是各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场地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全市6个图书馆、6个文化馆通过新建(改扩建)及收回被占用场地,面积均已达部颁三级以上标准。三是乡镇文化站建设步伐加快。全市7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已有47个面积达标,有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含4个街道办)正在改扩建或正在逐渐收回被占用场所。四是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向社区、自然屯和工厂延伸。全市724个行政村已全部按照“五个一”(即建设一栋综合文化楼、一个文艺舞台、一个篮球场,组建一支文艺队、一支篮球队)要求高标准地超额完成建设,并实现全市农家书屋全覆盖。同时,根据实际,今年,来宾市正向部分有条件的自然屯、社区和企业延伸建设“五个一”,目前,全市已经在着手建设60个自然屯、3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并正在河南工业园区建设1个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活动中心。五是在全市乡镇建设农村少年文化宫。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娱乐教育等问题,目前,来宾市已经建成837个乡村少年文化宫。六是各级文化场馆设备得到充实。各县(市、区)均为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文化室采购配备一批文化设备,功能设置日趋完备;各县(市、区)公共电子阅览室电脑配备得到重视,大部分电子阅览室均按要求数量进行了电脑配备;各县(市、区)图书藏量得到保障,均达到人均有藏书0.4册以上;为文化馆(站)配备73辆文化流动服务车已列入来宾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市财政已经安排了购车经费,计划于10月份完成统一采购并发放。

(二)以“大展演、大阅读、大培训”活动为载体,带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全面开展

一是以文艺大展演和广场文化活动为载体,带动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为进一步深化“求乐、求知、求技”文化惠农工程建设,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精神生活,2009年以来,来宾市连续四年开展以“农家展风采,城乡共和谐”为主题,以“天天演、周周训、月月比、季季评、年年奖”为主要目标和要求的农村文艺大展演活动。2012年举办的第四届文艺大展演,一改以往完全由农民文艺队表演的形式,增加了市直部门和企业的参与,通过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参与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每天在人民公园露天舞台轮流演出,为城区群众奉献了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为进一步创新展演方式,解决基层文艺队伍演出机会少和群众就近观看演出难的问题,来宾市又把文艺大展演延伸拓展至县级每周开展一次文艺大展演、乡镇每月开展一次文艺大展演、村(社区)每季度开展一次文艺大展演,在全市形成了“市级天天演、县级周周演、乡镇月月演、村级季季演”的展演体系,大大增加农村文艺队上舞台表演的机会。同时,来宾市还在市迎宾广场举办了由企业商家赞助为主的广场文化大展演,与人民公园内的大展演互相呼应,在城区共同打造了永不落幕的百姓舞台。目前,来宾市各级大展演已经成为群众享受文艺表演的大舞台,成为各级文艺队伍培养人才和展示才艺的大舞台,还成为了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开展形势宣传的大舞台。据统计,自大展演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开展演出活动400多场,演出节目3000多个,参加演出的文艺队演员4000多人,受益群众超过100万人次。二是以抓免费开放工作为契机,积极开展“大阅读”、“大培训”活动。去年以来,来宾市全面实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对公众免费开放,在加大免费开放工作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各级公共图书馆、图书室、农家书屋、市直各部门图书室、各级电子阅览室的作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特别是2011年以来,全市各级图书馆和文化站主动开展图书“五进一送”活动,即开展图书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和送借书卡(证)等学习活动,共开展送书进学校、机关、企业、农村327场次,使目前的图书流通率达0.47次,人均到馆率达0.336次。与此同时,全市还开展了大范围的文化“大培训”活动。今年2月份,来宾市邀请文化厅专家到来宾市开展创建工作培训; 5月17日,邀请了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到来宾市开展创建工作专题讲座,对全市各级干部进行专题培训;6月15日,在忻城县召开了全市文化馆现场会,对全市六个县(市、区)文化馆馆长进行了培训;7月份举办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讨班,对全市40多名处级干部和部分文化部门干部进行了为期45天的培训;8月份,由市政府组织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领导、市创建办工作人员赴广东省东莞、四川成都、重庆渝中区等示范区创建城市考察学习。同时,市、县、乡各种形式的文化培训非常活跃,呈现了规模化、专业化、覆盖广的大培训局面。去年以来,全市在开展免费开放活动中,共开展各种培训2000多次,受益群众达10多万人次。

(三)以开展“文化结亲”等活动为保障,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保障全面实施

一是出台了要求开展“文化结亲”活动等文件,从组织上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保障。文件明确规定各级各部门开展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职责以及活动的组织形式等,内容丰富、具体,使全市逐渐形成资源共建共享、联合服务的机制。在开展“文化结亲”活动中,市、县领导以及各部门对应扶贫联系点,落实责任,规定每年各级各部门把文艺演出、电影、图书报刊等各种文化活动服务到联系村,带动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面向农村、资源下移。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单位开展文化进社区、下乡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去年以来,各单位已开展送戏下乡3000多场次,受益群众达200多万人次,送书下乡达20多万册,送电影下乡5850多场,举行篮球比赛1900多场次,观众人数达18万多人次,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部门文化服务形成合力。来宾市各级部门充分联系部门实际开展文化建设,主动增设图书室(或文体室)保证本部门的读书活动正常化,利用走道和宣传栏举办书画展,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积极举办部门(系统)文艺展演、巡回演出等,如教育系统组织开展了全市青少年文艺大展演;工会举办农民工文艺比赛;文化部门和民族音乐协会举办全市民族音乐巡回演出;检察院、法院、公安、审计等部门均开展了系统文化建设,从不同的渠道为群众输送文化产品,不断形成文化合力。三是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文化协会服务制度。各级均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和文化协会,引导各方力量加入到文化服务工作去,使文化活动组织保障增加了活力与力量。四是吸引社会资金及民间自办文化初具成效。来宾市各级政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吸引资金参与到文化建设当中去,如通过招商冠名重大文化活动吸引企业、经济能人投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鼓励地方企业、经济能人带头组建文艺队、自办文化,既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形式,也为基层文化活动正常开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仅今年以来,全市社会力量出资赞助农村文化队演出就达1000多场次,出资金额达200多万元,受益群众达100多万人。社会力量出资扶持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已经成为除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之外的另一重要渠道。

(四)以保障资金和配备文化管理员为重点,促进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措施全面落实

一是多方筹集创建资金。除了市级财政严格按照创建要求投入文化建设经费外,来宾市还积极向自治区和国家相关部门汇报,争取对来宾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资金支持。目前,自治区已经解决来宾市创建示范区配套资金1200万元;上级发改委等部门也通过各种形式对来宾市文化“三馆”建设予以大力支持。二是正在组织实施行政村(社区)文化管理员配备工作,使每个行政村和社区都有1名由财政补贴的文体管理员,目前市县两级财政在按1:1比例解决全市文化管理员配备经费问题。此项工作将于9月份全面完成。三是不断完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通过与党建等部门联合建立完善了县、乡、村修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公共电子阅览室均实现网络联通;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均建立了网上文化馆、图书馆;部分县(市、区)还将市图书馆与乡镇图书室联网,实现全市图书资源和信息共享。

(五)以列入目标绩效考评为推手,促使公共文化服务评估体系逐渐完善

一是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评范围,作为年度绩效考评重要内容之一,督考局不定期对各县(市、区)、市直各有关单位开展创建工作以及重大文化项目建设进度进行督促检查。二是将重大文化项目列入全市重大项目考核机制,由市领导、四家正副秘书长和部门负责,明确责任,实施奖惩。三是制定并实施各级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标准和评估标准,将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情况和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四是一些文化机构自我加压,执行目标量化管理,有效地推进了创建工作。

(六)以加强工作策划、督导、巡查、宣传、制度设计为常规内容,保证创建工作过程管理全面跟进

一是各级政府均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有固定办公场所,有固定人员,有专门办公设备的创建办公室。二是创建工作经费投入有所增加。三是通过召开推进会、培训会,实施定期督查指导、出台各项文件等措施,有效推进了全市创建工作的开展。四是创建工作宣传及信息报送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五是创建工作材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得到规范。六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今年6月份,由市文化新闻出版局代表市委、市人民政府与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来宾市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与管理制度课题组、公共文化单位免费开放与公益性服务课题组以及自治区文化厅就“来宾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制度设计研究”项目在来宾举行签约仪式。市人民政府已经划拨6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制度设计课题研究。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完善领导机制,确保工作有序运行

一是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示范区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各项示范区创建工作。目前,市委政府通过召开5次高规格、大规模的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动员大会、现场会,加快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还多次率队到国家文化部、自治区文化厅汇报工作,争取支持。市委、政府主要领导还分别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情况汇报,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管创建工作的市领导亲力亲为,亲自参与推进创建工作的谋划、检查和组织协调等工作。此外,市人大、政协主动作为,将创建工作作为年中重要的调研课题来实施,目前已开展调研活动3次。其他市四家班子领导各负其责,经常深入到各自联系的县、乡、村和文化项目实地检查指导创建工作。每年春节期间,市委书记张秀隆、市长杨和荣等四家班子成员均带头率领市、县两级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四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欢乐)。同时,带领文艺队下乡,与群众同台演出、同场打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有效带动了农村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二是成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为加强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均成立了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各项示范区创建工作。三是组建高效运转的创建办公室。各级党委、政府均成立了创建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了创建办工作场所、工作人员、设备及办公经费等。各级创建办在起草制定各项工作方案、建立创建工作宣传机制、定期例会制度、联络员制度、示范区创建资金管理和使用制度、明确示范区责任分工以及检查指导、推进创建工作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四是按照国家创建标准,结合来宾实际,编制了《来宾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以市委、政府文件下发实施,并在媒体上向社会公布了规划的全部内容,作出创建承诺,各县(市、区)也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

(二)完善部门联动机制,确保形成合力

一是坚持部门合作推进创建工作。各个部门,特别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自发力助推创建工作。文化部门充分发挥业务部门对创建工作的主力军作用,研究制定了30多个相关配套文件推进创建工作;宣传部门策划开展了各项宣传工作;城建部门加快了公共文化设施硬件建设进度;文化部门开展了第四届文艺大展演;广电部门今年利用媒体融资开展广场群众文化活动;教育部门组织开展了校园文化活动展演及读书活动;工青妇等部门也根据自身职能开展相关文化活动。二是坚持上下联动机制。在示范区创建工作中,我市将创建工作任务分配到各县(市、区)和部门,由市人民政府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签订示范区创建责任状,县(市、区)与乡(镇)签订了责任状,层层签订、逐级负责。同时,将市四家班子领导成员安排联系到县;每个有创建任务的点都安排有一个县(市、区)的部门帮扶;每个乡镇都有一名市或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有一个市直部门联系帮扶;每一个村有一名乡镇班子成员帮扶;每一个村(社区)年内配有一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基本形成了市、县、乡、村、屯五级示范区创建工作层层有人抓的良好格局。同时,各部门通过与联系乡镇和村开展了“文化结亲”活动,帮助农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自觉开展送戏进村、送书进村、送电影进村等,并与基层群众同歌同舞同乐。

(三)完善督查指导机制,确保工作强力推进

来宾市将创建工作纳入全年重大工作内容,按计划对创建示范区工作进行定期督促检查和指导,对按时完成任务的予以表扬,对未完成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并要求说明原因。督导结果作为年终目标考评评分依据之一。目前,全市已组织了5次较大规模的督导活动。

(四)完善目标考评机制 ,确保工作责任到位

来宾市将示范区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作为年度绩效考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管理推进。同时,还实行文化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情况和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也执行了创建工作目标考评,甚至有的文化服务机构了实行量化管理,如忻城县文化馆将创建工作量化到馆里的每一个同志,实行量化管理,使该馆的免费开放工作一跃成为全市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典范。

(五)完善巡回检查机制,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来宾市通过在各县(市、区)轮流召开现场会的形式开展巡回大交流检查活动,通过召集全市相关领导到现场参观、会场介绍经验或表态发言等形式推进创建工作。目前,已经召开了4次较大规模的巡回交流检查活动。

(六)完善示范带动机制,实现高效统一推进

来宾市在各县(市、区)均确定了各级文化服务机构的示范点,并从中确定了县文化馆、图书馆、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作为市级示范点,给出建设指导意见,给予一定经费补助,与县(市、区)一同打造,形成经验,在全市推广。

(七)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公共文化投入

来宾市除了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和自治区相关部门争取文化建设资金外,每年拿出城区100亩土地拍卖,所得净收入全部用于文化等民生工程的投入;在市政府 “为民办实事”中每年安排有2个文化建设项目。市群众艺术馆、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的中央补助经费和配套经费及时到位,并得到较好使用。此外,还制定了创建资金管理办法,对中央下拨的补助奖励经费及各级配套的资金进行科学管理,制定了管理使用方案,并执行报告制度,努力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八)完善宣传机制,提高群众参与率

来宾市制定出台了创建工作宣传方案,并指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宣传工作。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媒体、板报、广告、LED屏、会议、培训、标语等形式对创建示范区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使来宾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家喻户晓,在全市营造了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同时,充分发挥市级媒体的作用。市委宣传部与来宾日报社、来宾电视台签订责任状,确保市级媒体的报道数量和质量。两家媒体都设立了示范区创建专栏,加大了宣传报道力度。我们还积极向文化部机关报和创建工作指定宣传平台《中国文化报》、“国家公共文化网”等开辟的专栏和专门版面投稿。目前,共在市级以上报纸发表创建工作报道200余篇,在市级以上电视、电台媒体报道创建工作新闻300余条;上报创建信息73篇,编发简报41期,市、县、乡、村张贴固定标语达900多条,横幅标语1000多条,树立高杆广告15块;同时,通过移动、联通、电信手机适时向群众发送短信220万条,使公众充分了解并广泛参与到创建工作中。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来宾市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各种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紧缺。由于来宾市是新建城市,经济总量小,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缺口大。二是部分未达标文化场馆建设进度较慢。市级文化“三馆”建设进度需加快;部分乡镇综合文化站改扩建、新建进度较为缓慢。三是人才匮乏,人员不足。二馆一站一中心实施免费开放后,人员不足,部分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存在专业人才少、人员老化、结构不合理的情况。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开展大督导工作,促进未达标文化项目的整改工作

加大督查力度,认真对照创建标准开展自查,抓住重点强力推进。排查全市公共文化设施不达标项目,列出的推进时间表定期督查,督促市、县两级要倒排工期,加大对正在新建或改扩建的场馆建设力度。同时,尽快完成被租赁场馆的回收任务和配齐电脑设备等工作,并按时按要求推进其他各项不达标项目,力争于今年12月底前解决各项不达标的场馆问题。

(二)拓展大展演活动,提高群众文化参与率和知晓率

在市级开展文艺大展演活动的基础上,坚持将文艺大展演延伸至各县(市、区)每周一演、乡镇每月一演、村(社区)每季度一演,在全市形成“市级天天演、县级周周演、乡级月月演、村级季季演”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群众文化参与率和知晓率。

(三)开展大阅读活动,提高群众进馆率和图书流通率

依托图书馆、文化站、农家书屋的丰富图书资源,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图书“五进一送”的学习活动,即开展图书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社区)、进军营以及送借书卡(证)和上网卡活动,在全市掀起全民读书的热潮,努力提高图书流通率和群众进馆率。

(四)开展大培训活动,提高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在今年上半年培训的基础上,加强对全市文化专兼职人员、农村(社区)文艺骨干、未成年人以及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集中培训,确保文化人才的数量和提高服务水平。

(五)开展大服务活动,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继续开展“文化结亲”活动,加强文艺下乡活动;继续抓好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免费开放服务活动和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

(六)开展大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氛围

加大示范区创建宣传报道力度,积极向文化部机关报和创建工作指定宣传平台《中国文化报》、“国家公共文化网”等开辟的专栏和专门版面投稿,并要求各县(市、区)年内在来宾日报、广西日报上有一定的报道作品。同时,在城市、乡镇各街道及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等场馆内外开展氛围营造。此外,还继续抓宣传成果展示工作,除了已有的宣传片、图片集、文件集、简报集、新闻集外,还将开展创建理论文章征集、文艺作品征集、服务机构简介收集装订成册。

(七)开展大联网活动,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渠道

参照先进地区文化惠民网站的建设模式,加强全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完善网上图书馆、网上文化馆、网上博物馆,整合各县(市、区)现有的公共文化资源,形成数字公共文化资源,为市民提供便捷优质的网上文化服务,让广大市民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

(八)开展大示范工作,全面提升创建示范区工作水平

抓好县级一个图书馆、一个文化馆、一个文化站、一个社区、二个村委的示范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