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公共服务司
公共服务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推进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2-10-15 11:04 来源: 编辑: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 2012-10-15

 

一、基本情况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与周边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5600公里,地域面积达165万平方公里,辖14个地州市、98个县市区(含4个直辖县级市)、120个街道、924个乡镇、180个国有农牧场、1741个社区、8688个行政村;人口2218万,由维、汉、哈、回、蒙、柯等47个民族成分构成;世居民族13个,常用语言文字5种;面积最大的地州达48万多平方公里,面积最大的县达20万平方公里。

目前,新疆已成功申报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1个、示范项目2个,即:“喀什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乌鲁木齐市图书馆文化讲坛”和“克拉玛依市图书馆联建共享一体化服务体系”;连续三年开展了“送演出、送图书”进工地活动,年均开展为农民工送演出活动1000余场次、送图书进工地1500余场次;2011年底,依托各级共享工程服务中心、服务点,开展了为农民工提供网上购票服务活动,专门印发了《关于协助外来务工人员利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订购火车票工作的紧急通知》。“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实际上新疆目前是“两馆一站”,美术馆的免费开放条件还不具备。至2011年底前,已有自治区图书馆、自治区文化馆和14个地(州、市)级图书馆、13个地(州、市)级文化馆、88个县级图书馆、97个县级文化馆、97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免费开放,并对1145个已建南疆三地州行政村文化室开放进行补助。免费开放涉及各级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945人、文化馆从业人员1352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1069人。在开展示范区(项目)创建和推进免费开放中,各地能够积极创造条件,为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免费服务。在资金投入方面,自治区本级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运行保障经费由往年的212万元增加到812万元;按照地(州、市)级“两馆”各50万元、县级“两馆”各20万元、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万元、南疆三地州已建1145个行政村(社区)文化室1万元的补助标准,中央与自治区2011年为基层提供的免费开放资金1.2225亿元已全部拨付到位,其中中央资金1.0009亿元,自治区2216万元。今年的免费开放,中央补助资金已到位6358万元,地方补助资金正在配套之中。据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6月免费开放启动以来,各级公共图书馆读者总量达361.3万人次,提供借阅服务2038.6万人次;拥有电子阅览终端数2664个、提供电子阅览服务162.5余万人次;举办各类读书讲座411场次、展览258场次、开展读书活动886场次、受益人数达250余万人次;各级文化馆建立各类业余艺术团队493个、开展馆内艺术培训3377场次、艺术展览933场次、艺术交流365场次、艺术讲座332场次,开展馆外文艺演出6292场次、基层辅导7865场次、业余骨干培训1450场次,受益人数达965.6万人次;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立“一乡一队”5529个、人数67000余名,开展文艺演出18192场次、图书借阅148.5万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14139场次、提供电子阅览服务9.6万人次,受益人数近1250万人次,是往年同时段提供基本服务的1.5倍,初步实现了文化部提出的阶段性工作目标。

二、当前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党委、政府领导高位推动,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坚持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落实“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战略选择的重要工作来推动。去年,及时将免费开放工作列入了自治区22项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今年,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仍然不减,不仅将免费开放工作列入到民生工程,年初,还启动了“现代文化促进周”和开展了“基层文化建设年”活动,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亲自调研新疆文化建设情况。特别是去年免费开放的攻坚中,张春贤同志亲力亲为,召开第二十五次常委(扩大)会议,帮助文化部门协调解决免费开放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困难;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胡伟同志,自治区副主席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提同志,也先后多次听取文化厅免费开放专题汇报,指导文化厅、财政厅共同制定好《新疆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实施方案》,共同抓好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形成了围绕解决好“人员编制不足”、“设施设备短缺”、“经费保障不充分”、“消防安防薄弱”四个基本问题制定免费开放实施方案的工作思路。2011年5月27日,自治区专题召开免费开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胡伟同志、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提同志等自治区党委、政府分管文化的主要领导,亲自出席会议并安排部署免费开放工作。以此为契机,新疆不仅解决了自治区图书馆老馆维修改造6500万元、1190万元运行经费和基层1800多万元配套资金问题,还制定了免费开放实施方案,规范了免费开放工作服务标准,建立了免费开放公示制度和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完善了服务考核评价体系,专题研究解决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机构编制力量薄弱的问题,进一步把各级的力量凝聚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来。2011年底以来,自治区先后对“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喀什示范区”、“乌鲁木齐示范项目”、“克拉玛依示范项目”进行了督导检查,在自治区宣传部长会议上通报了免费开放督导检查情况,给基层印发了《关于自治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督导检查的情况通报》,给乌鲁木齐市文化局、克拉玛依市文化局反馈了示范项目督导检查意见,对少数基层免费开放配套资金不到位、服务制度不健全、基本运行经费挤占补助资金和个别单位“重收费服务、轻基本服务”进行了及时纠正。通过督导检查,我们深刻体会到: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和“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既是当前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最有效的抓手,也是营造边疆地区现代文化氛围、实现边疆地区群众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途径,真正连着民生、牵着民心,真抓真有效。

(二)激发了基层文化建设的活力,掀起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高潮。喀什地区建立了由行署专员艾克拜尔·吾甫尔为第一责任人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规划、制度设计研究方案、宣传方案、创建工作任务分解表,召开了动员大会,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带动公共文化服务资金投入7.33亿元,初步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进村入户的目标;克拉玛依市,坚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农民工文化与创建“全国文化城市”捆在一起抓,不仅制定了创建规划,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还在全市范围内实行油田企业、中小学校和“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文化服务机构图书文献资源联合采购、统一编目、统一管理,实现通借通还;乌鲁木齐市,计划投资20多亿元资金新建“六馆一场”,提升首府文化魅力,在市图书馆开辟了“文化讲坛”,连续6年邀请国内、疆内各类文化名人举办讲座194场,赢得了读者、凝聚了人气、提升了服务;昌吉州隆重举行了有人大、党委、政府、政协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出席的免费开放启动仪式,制定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规划,计划“十二五”投入15.51亿元,在该州各县市完成“一场(体育场)、四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一院(影剧院)”建设,总建筑面积达59万多平方米;阿克苏地区注重抓细节,建立健全了免费开放服务、公示、监督等各项制度,普遍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免费开放资金投入超过330万元;阿勒泰地区坚持把文化工作纳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目标考核重要内容,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督促、同落实,注重解决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冬季取暖问题,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巴州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坚持将“东归”文化作为免费开放的重要内容,在部分图书馆、文化馆开辟了“东归”文化展区,和静县投资2亿多元建成了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的“东归文化中心”;和田地区正在抓紧与北京、天津等对口援疆省区协商,争取把免费开放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援助范畴,北京对口援助洛浦县的新建文化中心项目目前基本确定;伊犁州完成了13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的改扩建任务;博州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按照自治区要求按时足额配齐了州县两级的19.5万元配套资金等等,各级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基础建设更加扎实,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保障更加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快速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全区投入37336万元资金新建了9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全覆盖;投入资金8170万元,按照每站10万元的标准,已经为817个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了必要的设备。二是县级图书馆、文化馆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投入12597万元专项资金,对93个县级“两馆”进行了维修改造,增添了必要的设备,为各级开展免费开放创造了条件。三是启动南疆三地州行政村(社区)文化室建设项目。启动了南疆三地州4151个行政村(社区)文化室建设项目,目前已下达建设项目1833个,投入资金43930万元。四是为社区文化中心和文化室配置设备。按照街道12.5万元、社区5万元的标准,国家投入3518万元,为我区79个社区文化中心和514个社区文化室配置了办公、音响、PC机、投影仪、电子琴、数码相机和文化信息共享设备。

(四)重大文化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科技含量显著提升。注重把握政策机遇,实施了一大批重大文化工程。一是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先后投入1.5亿元资金,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室,建成省级分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94个、乡级服务点817个、村级基层服务点8504个。同时,国家和自治区还投入540万元,建立7个少数民族资源库,各类文化信息资源总量达1645小时,其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视频资源占90%以上。2010年,我区正式启动了“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目前全区已实现全覆盖,为提升免费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大力开展“流动舞台车”和送书下乡工程。先后投入1886万元,为偏远地区配备了61辆“流动舞台车”,大大提高了偏远地区“送文化下乡”的能力;先后投入633.7万元,为南疆三地州及国贫县、区贫县48个图书馆和4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普书籍50余万册,有效缓解了部分基层馆、站图书匮乏的问题。三是实施古籍保护工程。成立了由自治区分管副主席为组长的自治区古籍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依托自治区图书馆建立了“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先后三次在全疆范围内开展了古籍普查工作。到目前,全区普查古籍文献近50万册,其中少数民族古籍近5万册,入选国家级珍贵古籍名录64部,为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新疆三史”创造了条件。

(五)紧扣主题,丰富载体,进一步增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生机与活力。围绕“文化强国”、“现代文化引领”目标要求,我们深入思考、科学定位新疆文化的特殊属性。立足新疆宗教氛围浓、信教群众多的实际,围绕解决群众“相信谁、跟谁走”谋篇布局,强化新疆文化的“政治属性”;着眼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严峻形势,坚持从意识形态反分裂斗争需要入手,强化新疆文化的“战场属性”;针对新疆民族成分多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厚,正确认识新疆文化的“民族属性”,推动民族文化健康有序发展;针对新疆与八个国家接壤、部分民族语言文字相通,从文化争夺和文化安全角度关注新疆文化的“边疆属性”,掌握了主动和先机,维护了国家的文化安全。坚持用好重大题材、抓好重大时间节点、汇聚好祖国大家庭各个方面的力量。以“十九省市对口援疆”为契机,新疆文化厅围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发动各级各类文化服务机构在“七一”、“八一”、“十一”和传统佳节等重要节庆期间,加大“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力度。在文化部和兄弟省区的支持下,我们不仅打造了享誉全国的“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边疆行”之“蓝靛金箔—中国画·桑皮纸绘画作品展”、“双百活动竞赛”、“群星耀天山”等重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也催生了“百姓周末大舞台”、“麦西来甫”、“阿肯弹唱会”、“那达慕大会”、“农牧民文艺汇演”、“花儿会”、“秧歌社火会”、“花儿演唱会”等一大批新疆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做到了各级有抓手、各地有特色,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服务。

三、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困难

当前,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与文化部的要求相比,与兄弟省区的标准相比,与广大群众的基本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发展不平衡、基本保障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一是机构覆盖不够全面,人员队伍力量薄弱。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覆盖不够全面,目前新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编制序列中的美术馆正在建立之中;地级文化馆未覆盖的1个;县级图书馆未覆盖的11个、县级文化馆未覆盖的1个。同时,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人员队伍力量比较薄弱,自治区图书馆人员编制106名,自治区文化馆人员编制41名;地级图书馆每馆人员编制平均19.6人,地级文化馆每馆平均16.2人;县级图书馆每馆平均7.1人,县级文化馆每馆平均11.2人;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每站平均1.09人。我们深刻感受到,当前新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情况,与新疆幅员辽阔、民族成分多、常用语言文字多的实际需要很不适应,需要国家高位推动。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一方面,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基础建设历史欠账多。目前,美术馆正在实现零的突破;县级“两馆”没有馆及馆舍面积在800平方米以下的超过总数的40%;还有180个国有农牧场没有建立综合文化站。另一方面,在建的“春雨工程—南疆三地州行政村(社区)文化室建设项目”遇到了新的困难,由于建造成本的攀升,项目出现了无人投标的情况。

三是“示范区创建”和免费开放工作存在一定畏难心理。主要原因是目前新疆各级财政自给的能力仍然较弱,新疆去年一般性地方财政收入仅779亿元,70%以上县(市)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达到财政收入的90%以上。钱少事多,能挤出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我们希望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中央进一步加大对新疆的支持力度,以创建国家示范区(项目)和“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补助标准,分期分批帮助新疆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员队伍力量不足等问题。到2020年,力争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标准。

四是文化阵地争夺的形势和任务仍然十分严峻。一方面,由于新疆与周边国家存在语言文字相通的问题,新疆文化阵地的争夺历来与周边非理性宗教势力交织在一起据有关资料显示,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自独立以来非理性宗教的发展一直以几何数值递增,如有的清真寺从最初的63座增加到了现在的4000多座,对新疆的文化安全构成了实质性威胁。另一方面,新疆的传统宗教文化氛围仍然过于浓厚,新疆现有宗教活动场所2.4万余座,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2.37万座,宗教教职人员2.90万人。而功能设施相对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仅2456个,从业人员不足4600人。文化阵地争夺“一强一弱”、“一冷一热”的问题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五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缺乏资金支持。目前,新疆活跃在基层、具备一定规模的民间班社等业余文化艺术活动队约4000家,其中“一乡一队”约2500家、“一社区一队”约1500家。还有近500家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其中自治区级的60余家、地州级的230余家、县级的200余家。这些社会文化力量,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宝贵财富,对于建设和谐新疆、幸福新疆、美丽新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这些社会力量普遍缺乏资金支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力量作用的发挥。

六是个别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主要体现在:①在维护农民工文化权益上,目前仍然停留在一般层面,还缺乏制度性设计和思考,适应农民工特点的文化服务工作机制有待完善。②部分基层免费开放工作方案可操作性不够强,存在财政部门缺位的现象。③乡镇综合文化站冬季采暖解决得不够好,南疆三地州尤为突出。④部分基层经费保障不够有力,存在基本运行经费挤占活动补助经费的问题,有的甚至将办公、人员聘用、水电暖等基本运行经费列入补助经费开支。

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打算

围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认真开展“示范区(项目)”创建。按照文化部“三个并重”、 重在“过程”、突出创建和“2020年全覆盖”的目标要求,采取整体部署、同步展开、分期分批推进的方式认真开展好新疆的“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在指导喀什地区、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开展好示范区(项目)创建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新疆各级党委政府有目标、有计划地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按照创建的标准和创建管理规定,逐步提升新疆公共文化建设整体水平。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优先将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巴州、伊犁州申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喀什地区已经申报成功),力争用3至5年时间,新疆公共文化建设能够实现一个质的飞跃。

二是继续抓好“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在去年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机构编制调研的基础上,继续与自治区编办一起,按照自治区确定的三年目标,认真解决好公共文化服务人员机构编制力量薄弱的问题。同时,推动美术馆人员机构编制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序列,推动新疆各级美术馆硬件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早日实现新疆美术馆对群众的免费开放。今年6月,“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周年之际,自治区计划对全区免费开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不断完善制度、提升免费开放服务质量。

三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当前“新疆艺术中心项目”、“自治区图书馆二期工程”和地市级“三馆”建设重点项目;利用28个地级“三馆”新建改扩建项目空余场所,建设好地级美术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力争“十二五”内地级美术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全覆盖;春雨工程—南疆三地州行政村(社区)文化室建设项目,因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造成的资金短缺问题,希望国家能够追加建设资金;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出现的困难与矛盾,以及县级美术馆、城市街道社区文化中心、南疆三地州之外的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以及国有农牧场综合文化站设施建设,希望国家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四是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今年2月7日,我们专题召开了“新疆促进‘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座谈会”,初步提出了“打破体制界限,把文化类民办非企业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范畴”、“搭建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服务平台”、“建立民办重大文化项目补助办法”、“打造文化类民办非企业活动品牌”、“把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职称考核纳入体制内管理”等六个方面提出意见。以此为契机,采取政府购买或者补贴服务项目的形式,希望国家在“新疆引导、鼓励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一乡一队’、‘一社区一队’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五是抓好长效机制的建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即将召开的文化工作会议上,我们准备围绕进一步推动示范区(项目)创建、“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和农民工文化工作,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新疆关于围绕现代文化引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引导和鼓励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此为契机,在全疆范围内逐步建立健全五个方面的长效机制:一是高位推动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由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总负责的组织协调机构,推动示范区(项目)和“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领导重要工作日程、纳入财政预算、纳入目标考核范围。二是内容创新长效机制。紧紧围绕形势任务需要,组织召开好各类文化艺术研讨会、观摩会、交流会,赋予公共文化服务新的时代内涵,增加农民工文化内容、突出农民文化特色、畅通农民工文化活动渠道,高低搭配、上下连贯、左右连通、形成制度。三是服务提升长效机制。从制度设计研究入手,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增长、新需求,逐步扩大公共文化的服务空间、丰富公共文化的服务内容、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标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变。四是工作创新长效机制。打破体制界限,按照“多予少取、政府引导、行业自律、积极稳妥”原则,引导和鼓励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五是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采取岗位练与集中学、以会代训与分期分批轮训、短平快培训与专题培训以及“请进来”与“走出去”等多种形式锻炼干部,积极营造各级各类文化艺术干部梯次生长的良好环境。